寒食(清明前一两日)
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寒食》
清·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洪升这首诗道尽了寒食节时,思念父母亲人的真实感受。
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清明日与友人游》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清明是古人出游踏青的日子,“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真实再现了唐代人清明时出游的情景。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