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产生于民间,直观地表达着当地众生的精神追求、生活方式随着世界距离的缩小,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越来越不满足与本土的文化财富了,越来越渴望了解异国文化情调和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受到世界性的礼遇。
据调查,来华的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由此可见,民俗文化已经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一种途径。
民俗也是了解一个国家形象的快捷方法。正像广告对于产品的影响一样,微妙而又巨大。人们的选择行为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一旦世人形成一个国家的总体形象,他就会带着这个印象看待该国的一切事物,并依据这个印象做出取舍判断。
一个人选择哪国产品,去哪国旅游,学习哪国文字,对哪国怀有好感,决定取舍的往往是该国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例如韩国,近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提升很快,影响所及,“韩风”劲吹,韩国剧热播,韩国货热卖,韩国对日本的外交举措也受到了中国青年人的高度关注。
国家形象不但构筑在政治经济实力上,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文化的影响力。希腊,面积约13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千1百余万,经济实力只相当于德国的5%,却享有崇高的世界美誉,达到了地球人都向往的境界,靠的是民俗文化的辐射力。早在公元前776年左右,古希腊人盛行每四年为祭祀宙斯在奥林匹亚山举办竞技大会的风俗。
这一古代民俗竞技历经2800年的风雨,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关爱的当代文化瑰宝,为发挥民俗文化资源的国家形象效应树立了典范。
补充:
民俗也是推助国家文化实力的因素之一,因为民俗与文化向来是水乳交融,难以分离。
尤其是着眼于现实层面的文化建设,更应考虑民俗在民众生活中的意义与影响。
民俗从某种程度上也塑造着它所涵盖下的民众的意志品格,所以民俗中的纯净因素,也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补充:
民俗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割不断的联系。民俗,顾名思义,就是“民之俗”,即“人俗”。
任何人都是自身所属民俗文化圈的一部分。民俗与人俱来,与族相连,是人生永恒的伴侣。一种民俗一旦形成之后,就会以一种特定的思考原型和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在民俗圈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有意无意地整合接受具有共同心意民俗的规范。
任何民俗,说到底,都是一定民众群体共同心愿的显现。是一定民众群体心愿的“我们感”,正是这种“我们感”,构成了人类文化生命的dna。它类同于人类生物生命基因,以一种创造和再创造的文化密码,延续并制约人类文化生命的成长。
任何一个民俗,有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的衍化。
如中国龙信仰民俗,从最早的龙意象,到后期的龙舞、龙舟活动,再到龙村龙潭、龙门吊等等以龙名谓的称呼,就展示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但是,不论是民俗的次生态还是再生态的泛民俗主义文化,其间始终蕴含着该民俗最初的意象,包孕着创造这一民俗事项集体的心愿,一种理性和非理性“我们感”形态表现出来的集体有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并以集体心理定势--民俗思考原型线状传承,在人们代代相继的日常生活的器物、称谓、观念、行为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成为构成我们人类种族、民族、族群、区域人群中个人文化生命的特征的重要标记。
以当地的文化特色来不断创新
和产业结合,能够有效转化生产力,否则靠科研经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