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旅游

国际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k8凯发

2022年11月12日 02:15:5110

1. 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

“三地”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两带”即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一中心”即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转型升级。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开放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桂林国际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海洋休闲运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滨海休闲设施和度假酒店群。积极开发邮轮游艇、水上运动等旅游新业态。集中开发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和钦州三娘湾、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岛、京族金滩等休闲度假景区。开辟海上跨国邮轮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转型升级。以巴马、东兰、凤山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规模。开发业态丰富的长寿产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寿养生国际旅游目的地。

建设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完善边境地区旅游交通体系,加强边境口岸景点景区建设。深化边贸旅游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建设边贸旅游产业园区,培育带动力强、受益面广的边境旅游产业链。加快建设边关国家风景道,打造边关民族风情特色旅游线路。积极探索中越边境口岸旅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完善跨境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提升跨境旅游国际化合作水平。

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西江干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风光、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西江沿岸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旅游带。发挥西江流域多个精华旅游江段的独特优势和气候条件,挖掘西江文化旅游多元主题和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构筑绿色生态旅游廊道,着力打造成为多元化、国际性、全天候的黄金旅游带和中国水运旅游发展的典型示范。

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全面实施强首府战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强化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游商贸综合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娱乐、都市休闲等业态,做大做强城市夜间经济,建设成为以亚热带壮乡风情为特色、以会展商务和都市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对接大湾区的北部湾核心城市、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引领城市。

2. 国际旅游业现状

 旅游不是一项简单的业余活动,它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丰富大众生活内容有着重要作用。此外,旅游还为人们创造了脱离日常生活环境,增加多元化交流接触的机会,从而加强了社会凝聚力。通过接触、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者都不同程度地开阔了眼界,掌握了知识。  旅游目的地(旅游区)  为了发展旅游,旅游目的地需要保持本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地区建设上突出旅游的吸引力。通过发展旅游,旅游目的地的地方特色得到了保护,地区间交流得到了加强,也为本地居民带来了经济实惠和自豪感。总之,为发展旅游而进行的城区建设能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国民经济旅游业是个内涵非常广泛的产业,涵盖了旅行社业、交通产业、住宿业、饮食业、娱乐业、土特产品制造业和其他旅游相关产业。从我国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旅游直接消费达到了20000亿日元,加上旅游带来的辐射性间接消费,旅游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可达到50000亿日元。可以看出,旅游业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带动作用。  国际社会  从国际旅游的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旅游交流,可以让国民直接面对外国人,更加深入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国际旅游的民间交流,为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关系,以及增进国际和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全球旅游五大趋势:

1.各国纷纷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以增强本国综合竞争力。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旅游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大力发展旅游业,正成为世界各国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2.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旅游业发展逆势而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际游客达5.38亿人次,同比增长4%,预计全年增幅为3%-4%,继续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3.旅游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高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也是许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4.中国旅游对世界旅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把脉世界旅游业大势,必须关注中国旅游走向。

5.国际旅游抗风险能力面临诸多挑战。暴恐事件、病毒疫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国际政治矛盾等问题形势严峻

4. 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什么

1.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

●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作为旅游发展瓶颈的旅游交通,其便捷与否是衡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

●高品质的绿化系统。花园目的地、山水目的地、绿色目的地。高品质的绿化系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价值。

●国际化的目的地标识。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活动的基本条件。

●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合理布局的各项救助服务设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高品位、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基础,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中心环节。

依托一流资源形成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结算、中介服务等“一条龙”产品的品质和便利程度,是国际化的实质。

3、便捷的出入境程序

面对国际旅游市场,要做到口岸设施现代化、出入境手续方便。出入境手续应该按国际通行的方式,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者实行旅游签证和在一定时间内免签。同时应努力方便中转客人作短暂停留。

4、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

●一个或多个旅游咨询中心直接为散客服务。散客在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判断这个目的地国际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

●开展网络服务。完善旅游信息系统,使散客旅游更方便、更自由。

●提供更方便的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者开放,使其更方便地进入目的地公共信息系统,在保证国家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方便旅游者查询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等方而的信息。

5、国际化的会议场馆

能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是旅游业发达成熟与否的表现。举办国际旅游会议的数量是旅游目的地国际交流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6、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是确立国际旅游目的地至关重要的问题。旅游者对目的地日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目的地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并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的影响。

7、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

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条件。

硬环境包括目的地基础设施、目的地生态环境、建筑空间环境以及目的地功能结构。

软环境即友好文明的旅游社会环境,包括友好的人民、文明的举止、清洁的环境、安全轻松的氛围等。

5. 旅游业国际化

第一,二战以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人们安心出门旅游;

第二,战后经济得以快速回复并开始快速发展,人们拥有经济实力出门旅游;

第三,战时科技应用于生活,导致交通更加便利;

第四,移民的增加,各国居民往来频繁。或许还有,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了。呵呵~好久没做过这种高中历史题目了。

6. 国际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业也在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旅游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最新发布的2030年旅游业长期预测,预计到203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该报告是在unwto大会第十九届会议上提出的,证实国际旅游业会在2010-2030年期间持续增长,但比过去十几年更为温和,全球国际游客人数每年平均增长3.3%,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有4300万国际游客加入旅游市场。

7. 国外旅游业发展

首先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强调以人为本。旅游开发依托的资源往往和当地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通过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企业得到赢利,社区得到收入,政府获得税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外来投资者在开发某地旅游中,常常忽视当地人的参与和经济发展,旅游收入集中在外来投资者以及中介者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经营者大量销售非本地产品,又造成了社区收入的泄漏,进一步使当地社区经济受到损失。瑞士伯尔尼格林瓦德村,海拔 1000米到4000米,面积100平方公里,有4000多居民,旅游业在该地区已经发展了200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也许旅游业可以在一个地区比较独立地发展20年,但是只有必须和当地居民内部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才能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格林德瓦地区的旅游得以持续发展200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内部联系。换句话说,尊重当地居民,让当地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旅游资源的开发常常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尴尬境地。在整个阿尔卑斯山脉沿线的旅游开发中,有许多尊重社区、以人为本的例子。但同时在这一区域,有些地方因为大量外来投资,割断了当地旅游业与农村社区的联系,导致旅游业的衰退和低迷。

在旅游交通等系列基础设施方面,注重便捷、安全。如同我国强调的村村通公路一样,瑞士则是乡乡通铁路。由铁路、邮政公共汽车、观光缆车和游船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了瑞士几乎所有的城市和风景区(点)。列车发车、停车时间准确。火车站(train city)有火车城市之称,如同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了瑞士境内火车、公共汽车、游船的各种信息和服务,游客可以预定欧洲其他国家火车位或卧铺床位,办理回程飞机登机或行李托运手续,兑换货币,寄存行李,租借自行车和轮滑工具等;所有列车外观鲜艳,色彩丰富,让游客倍感新鲜。列车行驶平稳,车内设施先进,座位柔软、舒适,车内带有空调,设有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旅游客车配置有电视、卫星定位系统和厕所,长途旅行中,游客能够非常方便舒适地乘车;无论列车、巴士还是缆车,往往采用大的玻璃窗户,保证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够轻松自如地欣赏到路旁的美丽风光。

在旅游餐饮和住宿方面,强调干净、卫生和舒适。我们下榻的每一处饭店,就餐的每一处餐馆,店堂卫生干净、整洁,即使是一些小餐馆也能让人体会到它的精细之处,尤其是厕所。许多餐馆的厕所不管是在地下一层或者地上还是楼上,我们都发现这些厕所内一点也不显潮湿,光照明快,内部整洁干净,而且没有异味。厕所内,在恰当的地方放置有烟缸、洗手液、揩手用的干净纸巾、搁放脏纸巾的容器。这种环境让所有入厕的人对厕所都有一种自然的爱护和尊重。这一点或许是我们国内许多星级饭店也应该学习的。

另外,瑞士的全景观光方式虽然在我国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得到,但所不同的是它的服务。全景观光地点通常位处高寒地带,在这样高寒的地方,如果仅仅注重观光瞬间的满足感是不够的,所以在瑞士得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配置了温暖舒适的餐饮设施和室内观光设施,让人可以在体验“极地”风光之后,回归到如家那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使人没有任何空寂孤凉的非人性的不适感。

在国际旅游服务中,关注跨国文化研究和能力培养。瑞士旅游业坚持开放的态度,承认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需求差异;强调学习跨文化技能(技巧),注重根据有无特殊的习惯和喜好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瑞士学者认为,“做旅游,要经常问自己,客人究竟想要什么?”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特点,换句话说,要对其它国家的文化感兴趣,要主动研究。例如,瑞士在向中国推广旅游中,强调必须根据中国人的兴趣进行适应对策。针对中国与印度人,后者更愿意花钱在住宿上而前者则愿意购物的特点,所以在酒店导向上,面向印度游客时,强调酒店的舒适服务,而针对中国人则主要强调酒店的完善功能便是一个例子。

强调从旅游者的角度认识和改善旅游服务。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强调从游客和一线旅游服务者对旅游的意见,从细微之处入手,剖析问题的根源,研究对策,从而能够保证旅游服务按照游客的喜好与满意程度进行相应的完善,真正达到旅游人性化的目的。

强调从业者在旅游服务中的激情与自信。瑞士同行认为在旅游发展中,旅游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当有发自内心的激情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客人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到旅游目的地人员的热情,才能真正地将旅游做好。

表面上看,不同国家提供的旅游产品在类型上和接待游客上也许是一样的,但是其具体的过程和细节则完全不同,所以游客才会有不同的感受,而导致这些不同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我们四川而言,在旅游服务中,尽管我们致力于产品开发,但是相比国际游客市场对于服务的需求,我们还欠缺太多。所以在当前我省着力推进入境游之际,应当充分研究跨国文化,研究国际客人对服务的需求与兴趣,按照游客的兴趣、习惯和国际化标准,有针对性地完善我们的设施、强化旅游的细节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生态旅游的在人性化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原载《绿色天府》2005年)

---应变和创新管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社会环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而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特别强的产业,其市场时刻受到社会、政治和军事等的影响。所以,在瑞士等欧洲国家的旅游发展中,特别注重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旅游应变管理的能力训练。应变管理既可能是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也可能是对旅游发展趋势的一种应对管理。瑞士同行认为,对于旅游来说,任何变化都可能是一种机会,是一种对过去的重新审视与评判。例如瑞士卢赛恩地区,在2005年的前半期,经历过洪水的洗礼。在此期间,如果不能妥善地采取对策,进行应变管理,那么,瑞士旅游可能将受到洪水事件的后遗症影响。所以,当洪水在卢赛恩滞留的近1周时间内,卢赛恩旅游部门和政府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一方面开展一些观水等的项目活动,另一方面,对外进行洪水处理与动态方面的正确宣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瑞士是一个旅游业历史悠久的国家,旅游业发展相对稳定,变革管理似乎对瑞士旅游不是最迫切的,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成熟的旅游发展与管理,才造就了他们应变管理的能力。对于四川来说,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时期,大力拓展国际游客市场,不能不说是四川生态旅游面临的一场新的变革管理。我们将结合本次瑞士考察学习,进一步研究四川旅游内外综合环境和未来发。

这是旅游资源

1.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在4000米以上的山颠覆盖着巨大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举世闻名的休养、爬山、滑雪和旅游胜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国家,就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2.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海岸线长约2万公里,境内多峡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最漫长的国家。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峡湾,既狭、又长、且深,有的深入陆地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两岸多悬岸峭壁,高耸入云,成为风景优美的游览区及天然良港。

3.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在地中海沿岸,则分布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于是,一到夏季,地中海沿岸的沙滩便是人们度假的好地方。

4. 挪威有1/3的国土在北极圈内,每年5月18日至7月14日子夜是永昼期。每天午夜,一团火球刚刚落在地平线上,随即立刻升起,光芒万丈,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去观看“半夜太阳”,因此挪威有“半夜太阳国”之称。

5. 冰岛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在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约80千米处,有著名的斯特罗克尔间歇泉。(显示图片) 它每小时喷射几次,每次持续约4—10分钟。每当喷射时,滚烫的水通过水塘里的一个洞口(直径约3米)涌出,呈蓝绿色。然后,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气泡翻腾,一股沸水柱猛地冲向22米以上的空中。蒸汽弥漫,发出嘶嘶声,然后喷水逐渐平息下来,直到下一次喷发。

1.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纳河中的城岛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开创欧洲建筑史上一代新风。被视为法国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整个建筑用石头砌成,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形容巴黎圣母院的名言:“巨大石头的交响乐”。圣母院正面是立方形,棱角分明,仪态庄严。从上而下可分3层。最底层是并排3个桃形门洞,绕门洞的弧形由几长串浮雕组成,浮雕或表现《圣经》中的故事,或表现地狱景象。圣母院正门入内是长方形大教堂,堂内正殿高于两旁的附属结构,一座尖塔巍峨入云,塔高90米,塔上还有一棱形尖顶,顶端是一个细长十字架,远望似与天际相连。堂内大厅,长130米,宽50米,可放千张木制坐椅。几百年来,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的表演场所。由于巴黎圣母院与其它景点不同,是免费参观的,因此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两张)

2. 古罗马科洛塞奥竞技场:世界七大名胜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竞技场建于公元1世纪,是为了纪念毁灭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犹太俘虏服8年苦役才建成的。据记载,竣工后,总共有5000头狮子、老虎等猛兽和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等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续“表演”了100天。建筑物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外直径188米,内直径156米,围墙高57米,可容8.7万观众。竞技场用淡黄色巨石砌成,分4层,第一至第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极像一个现代的有多层看台的椭圆形运动场。如今,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雪雨露的侵蚀,半壁围墙已倒塌,但四周的看台保存得相当完整。(两张)

3. “美人鱼”铜像:丹麦著名青铜雕像,被视为丹麦国家的标志。美人鱼铜像耸立在哥本哈根海港,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披着美丽的长发,面容略带几分羞怯,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着大海,若有所待。它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雕铸的。美人鱼完美的艺术形象和安徒生童话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4.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耸立在塞纳河畔,是巴黎的标志。该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耗资100多万美元。并以其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铁塔既是名胜,也是别有情趣的娱乐场所,每年约有350万人登上铁塔。全塔分为3层,每层都有一周围带高栏的大平台,平台的高度分别为57米、115米和276米,平台上设有餐厅、商店和影剧院,另外还开办了视听陈列馆,游人可欣赏到介绍铁塔历史和建筑特色的影视节目,还可在第三层平台观赏巴黎全景。自50年代以来,铁塔成为法国广播电视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无线塔之一。

5. 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公元1174年动工,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2米余,全部采用大理石,重达1.42万吨。为罗马式建筑的模板。塔因造基不慎,兴建至第3层即出现倾斜现象,建成之时,塔顶中心即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600多年来,塔身继续缓慢地倾斜,故称“斜塔”。使比萨塔闻名遐迩的原因:传说1590年,意大利大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从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斜塔风采。为了保护这座古塔,1990年1月起暂停开放,游人只能从外面仰望而不能登塔眺望。

6. 卢浮宫:卢浮宫是法国美术博物馆,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岸。原为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几经改建扩大,到18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卢浮宫内收藏40多万件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名副其实的万宝之宫。从1932年起,卢浮宫进行了全面修整,分成七个部分: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部、古代东方文化部、古代埃及文化部、绘画部、素描部、雕塑部、艺术品部。收藏的珍品中以“宫中三宝”(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 丽莎)最为著名。每年有200万观众参观卢浮宫。 (两张)

7. 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建于1886年至1894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每当泰晤士河中有巨轮通过时,高塔内机器一动,中间的桥面就一分为二,慢慢向上折起;船过后,又缓缓落下。两块活动桥面各重1000吨。在历史上,伦敦塔桥被称为伦敦的正门。(两张)

8. 凯旋门: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广场的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在奥斯特利兹战役击败俄奥联军而建。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动工,历时30年,于1836年落成。凯旋门大约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它四面设门,中心拱门宽约15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均取材于1792年至1815年的法国战史,其中最杰出的是右侧石柱上刻有驰名的《马塞曲》。1920年在门下建有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墓前点着长明灯,经常有人献上象征法兰西国旗的红、白、蓝色鲜花。凯旋门内装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上,巴黎名胜尽收眼底。

9. 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中心,坐落在山上最高点。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8年,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有“希腊国宝”之称。神庙外部呈长方形,长约70米,宽约31米,有46根多立克式环列圆柱构成的柱廊。圆柱基座直径1.9米,高约10.5米。每根圆柱由10段—12段大理石接合而成,通体呈棱柱状。神庙的主体建筑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东边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智慧女神的雕像,高约12米。巴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均由名建筑师、雕刻师菲迪亚斯设计和创制。巴特农神庙几经天灾人祸,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雅典娜神像则失踪,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

欧洲经济

欧洲经济发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等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学技术的若干领域内也处于世界较领先地位。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其中北欧、西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南欧一些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工业

欧洲煤、铁开采量占世界总开采量的30%以上,汞、钾盐均占60%以上,其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机械、化学、食品。汽车、船舶、飞机、发电设备、农机、电子器材等产量占世界40?0%,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生产规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钟表和精密仪器、捷克与斯洛伐克的重型机器、德国的光学仪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矿山机械等在国际上素有盛誉。

农业

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交通

欧洲已形成了庞大的综合运输网络,各种运输方式高度发展,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都非常发达。运输业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地形:欧洲地形总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其中海拔在500000米的仅占15%,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约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

气候: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0%。

森林与草原:欧洲森林面积达8.74亿公顷,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其中以原苏联森林面积最广大。草原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15%。

8. 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一、康养 旅游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生态 旅游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

三、文化 旅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居民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文化将会进一步活态化、物态化、业态化。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结合旅游扶贫政策后,文旅产业也大有可为。

四、乡村 旅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9. 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

1、新业态:旅游 城镇化

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

2、新业态:旅游 新型工业化

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3、新业态:旅游 农业现代化

加强规划引导,开展农业遗产普查与保护。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

4、新业态:旅游 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融共荣,旅游服务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5、新业态:旅游 文化

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

6、新业态:旅游 健康医疗

鼓励各地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一批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7、新业态:旅游 教育

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新业态:旅游 体育

编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

9、新业态:旅游 商务会展

加快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的商务会议会展旅游业。

上一篇:

下一篇: .两岁的小孩子的食谱

阅读延展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