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风土人情

青海东部旅游(青海东部旅游区包括哪些)-k8凯发

2022年11月19日 10:10:4910

1. 青海东部旅游区包括哪些

位于青海省东部。

青海西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

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经过西宁,设有站点,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

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2. 青海旅游主要景区

扎龙沟景区是北山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这里有好几条小溪,由于山势的原因会形成很多小瀑布。这个景区既可以自驾也能步行,风景优美,非常天然。扎龙沟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行署境内。扎龙沟景区距离公园13公里处的扎龙沟景区以风景奇异而闻名,这里山更碧,林更幽、苍松翠叠、杜鹃烂漫、溪水潺潺,是一个寻幽探奇的好去处。

顺流而上,总长2000米的山间踏步穿行林间,直通药水泉瀑布,沿途而上,寒潭碧水,曲径通幽,熊抱山惟妙惟肖

3. 青海的旅游区

海湖湿地公园西起湟水桥,东至火烧沟,长5.2公里,平均宽300米,总面积146公顷。湿地公园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合理利用、管理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有效地改善了湟水河流域水环境和景观、生态环境,提高了防洪抗汛能力,丰富了西宁市旅游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休闲游憩场所。

海湖湿地公园结合湟水河的改造,形成了一处相对完整的生态景观游览区。湿地公园按总体布局划分为“三大地块、五大分区”。三大地块:将基地分为南岸开发区、北岸开发区和核心公园区三大地块。五大分区:划分为“服务、休闲、观景、保护、游览”五个区,进行整个生态园区资源和结构保护与开发,设置于湟水河上游的橡胶坝,实现整个湿地水系的调节和湟水河洪水的截流调理,原湟水河两岸则形成能够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生态防护堤岸

4. 青海东部地区

  一、西宁在石家庄的西边偏南

  二、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

  三、石家庄,简称“石”,河北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

5. 青海东部旅游区包括哪些地方

藏东指西藏东部地区,主要是昌都地区及林芝地区东部(察隅县、墨脱县、波密县)。总面积达22.61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26万人。藏东地区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6. 青海西部景点

西宁到敦煌有两条线路供选择,我们在这里简称为“东线”和“西线”,由西宁出发两条线路在敦煌“闭合”,就是所谓的“环线”,敦煌做为行程的终点,单独叙述,敦煌所辖部分景区没有在途经的东西线介绍,统归到敦煌叙述中,下面就东线、西线及目的地敦煌分别介绍。

一、东线,全程约950km,途经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山草原、扁都口、张掖(七彩丹霞、马蹄寺、大佛寺、湿地公园)、嘉峪关(嘉峪关、金塔胡杨林);

西宁→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经g227国道行程约135km;

门源油菜花海,油菜花并不稀奇,哪里都有,但门源的油菜花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南邻大坂山,绵延百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每年的七月初开始,就进入了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7月20日;

门源→祁连山草原,经g227国道行程约80km;

祁连山草原,最有代表的大马营草原,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使人流连忘返;

祁连山→扁都口,经g227国道行程约35km;

扁都口景区分为5个区,12个景点,最著名的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等。

扁都峡谷,沿g227国道行驶,黄花映衬下,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峡谷分开,两山夹峙,峭壁摩天。这条峡内走过戍边将士,走过商贾驼队,也走过文人墨客,经由此峡西出阳关;

黑风洞,汉武帝元狩二年(121年)霍去病率军行至半峡时,黑风突起,不得前行,霍去病登上山顶,见黑风从一个洞中涌出,于是号召士兵砍树堵洞,经过一夜奋战,终于堵住了黑风洞,黑风息了,他们也顺利出峡,大破匈奴;

扁都口→张掖,经g227国道行程约95km;

张掖著名景点有七彩丹霞、马蹄寺、大佛寺;

七彩丹霞,城西经s213省道行程约40km。该丹霞地貌平均海拔1850m,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10km,以其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关的照射下,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

马蹄寺,城南经g227国道、v355乡道、x213县道、x208县道行程约70km,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组成,始建于北凉。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

大佛寺,位于城西南隅,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上,身长34.5m,肩宽7.5m,耳朵约4m,脚长5.2m。大佛的一个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塑像何等的庞大;

张掖→嘉峪关,经g30霍连高速行程约225km;

嘉峪关主要景区有嘉峪关和金塔胡杨林;

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西5km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讨赖河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

金塔胡杨林,嘉峪关市东经酒航路行程约70km。胡杨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又称灰杨,属落叶乔木,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旱,生长期长,造型奇特、诡异,是一种独特、神奇的景观,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之称。每年9、10月,大片胡杨林由绿变黄,阳光下清澈的湖水、金色的树叶、湛蓝的天空,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语言、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

嘉峪关→敦煌,经g3011柳格高速行程约375km;

小结,g227国道西宁至张掖段就是一条风景线;

二、西线,全程约1100km,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德令哈(可鲁克湖、托素湖)、翡翠湖;

西宁→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经g109国道(环青海湖东路)行程约150km;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湖面海拔约3200米,环湖周长360多公里,东西长,南北窄,呈椭圆形,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沿环湖东、西路经二郎剑景区驾车或骑行,山在云中、云在水面、绿草与荡漾的湖水、与湛蓝的天空相接,使人在驾车或骑行中放慢了速度。每年的7、8月是最佳游玩时段;

青海湖→茶卡盐湖,经g109国道(环青海湖西路)行程约150km;

茶卡盐湖,是位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别称茶卡或达不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为盐池,“达不逊卓尔”是蒙古语,意为盐湖。湖面海拔约3100米,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湖面空旷、平坦,有强烈的反射力,如同一面镜子,被称为“天空之镜”,日出日落前后为盐湖风光最美时段,彩云、朝阳或夕阳照映下,形成水天一色的画面;

茶卡→德令哈,经s2013茶德高速行程约200km;

德令哈著名景区可鲁克湖、托素湖;

可鲁克湖、托素湖,德令哈市西南,经s20德小高速行程约40km。两湖一大一小、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褡裢湖”,就像两面熠熠闪光的巨大宝镜,镶嵌在浩瀚戈壁、茫茫草原之间。湖中鸟岛飞禽群集,湖畔芦荡广布,黑颈鹤在可鲁克湖边沼泽地和芦苇丛中筑巢栖息,斑头雁、灰雁在两湖之间沙丘上垒窝居住,鱼鸥、棕头鸥、野鸭在湖中鸟岛上群聚;

德令哈→翡翠湖,经g20德小高速行程约210km到大柴旦镇,西北经无名路行程约10km;

翡翠湖,是盐类沉积和盐湖卤水并存的盐湖,由几个大小不一的湖组成,湖心呈清蓝、清绿,向湖边逐渐泛白,更显幽深而神秘,在远山的映衬下,犹如散落的翡翠,景色独特;

翡翠湖→敦煌,经g3011柳格高速行程约340km;

小结,西宁至敦煌多处在高山山脉中穿行,经过多处高山垭口及观景台,长距离戈壁荒滩,一路惊险、刺激;

三、目的地:敦煌

敦煌著名景区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魔鬼城、阳关、玉门关、石油小镇;

莫高窟,城东南经s217国道行程约25km。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建筑艺术,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殿堂窟、覆斗顶型窟、大象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瘗窟等形制,窟型最高的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的高不足盈尺。

彩塑艺术,彩塑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

壁画艺术,富丽多彩,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画、飞天佛像以及人民生产的各种场面等。

主要景物九层楼,洞窟编号第096号,开凿于初唐(618∽705年),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而得名,窟内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12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九层楼也成为莫高窟标志之一;

鸣沙山(月牙泉),城南经鸣山路行程约6km。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沙漠或沙丘中,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鸣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若一座金山,像绸缎一样柔软,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黄涛翻滚,明暗相间。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泉边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色使人忘返。

魔鬼城,城西经g215国道行程约160km。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俗称魔鬼城。整个群落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有城墙、大楼、广场、教堂、雕像,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堪称鬼斧神工。

阳关(遗址),城西经g215国道行程约60km。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现在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

玉门关(遗址),城西经g215国道行程约95km。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核心区以小方盘城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

石油小镇,城南经g215国道行程约80km。一座现代神秘的小镇,没有名称,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幼儿园、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城镇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是一片疑惑的废墟,电影《西风烈》《九层妖塔》的外景拍摄地。

下附照片依次为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扁都口、七彩丹霞、马蹄寺、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魔鬼城,望能给你提供帮助

7. 青海东部旅游区包括哪些景点

青海(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青海界于北纬31°36′-39°19′,东经89°35′-103°04′之间,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源头”、“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

青海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1]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8. 青海东部旅游景点

布喀达坂峰,维吾尔语意为“野牛岭”,山峰四周分布着数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布喀达坂峰高耸于群峰之上,与东面的一座6671米高峰遥相对峙,高原绵亘,气势磅礴。山峰深居大陆内部,属大陆性暖温带高原气候,空气干燥凉冽,全年最低气温低达-30°c,刮风期间风力常为十一、二级。登山季节一般定在六月至九月,这段时间风和雨少,常常是兰天白云,晴空万里。

山区地处温带草原边缘,牧草繁茂,遍地是芨芨草、白利果等丛生矮禾草和矮灌木。常有野牛、藏原羚、黄羊、白唇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高原牧场上的骆驼昂首阔步,牛、羊、马群比比皆是。这里的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煤等矿物资源。

9. 青海东部旅游区包括哪些城市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10. 青海属于哪个旅游区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比邻。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第四位。其中草地3160万公顷,耕地58.99万公顷,森林25万公顷,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青海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内呈现出高山、峡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区占全省总面积54%,最低点1650米,最高点6860米。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岭谷地,南部为青南高原,东部为河湟谷地,间有小块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达木盆地。由于地形多样,适宜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生长,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气候由于受海拔、地形、纬度、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青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季较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地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季节集中。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6℃——8.7℃左右,东南部年降水量为450毫升到600毫升。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青海是一个资源型富省,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探明储量的矿种105种,其中,50种居中国前10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等11种居中国首位。在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45种矿产中,青海有21种列全国前10位。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富含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青海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石棉、电石用石灰石、蛇纹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储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石棉储量居全国第1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田16处、气田6处。据全国第二次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盆地总的石油资源有12.44亿吨,已探明2亿吨;天然气资源已探明472亿立方米。水能: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有178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166多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拟建的中型水电站有尼那、直岗拉卡共7座。总装机可达1,10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68亿千瓦时,水电站单位造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40%。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是国内地热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畜牧草场: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达316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5%,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在辽阔肥美的草原上,生长着天然牧草940多种,其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约190多种,具有含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的特点。饲养的草食性牲畜主要有藏系绵羊、牦牛、马、骆驼、山羊等,普遍耐高寒、耐粗饲。尤其牦牛是青藏高原优势畜种,数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世界牦牛总饲养量的1/3。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群中已发现经济作物1000种,药用植物就有大黄、甘草、贝母、雪莲、黄芪、党参、藏茵陈、羌活、虫草、柴胡等百余种、尤其冬虫夏草是驰名中外的贵重药材。全省有鸟类290多种,哺乳兽类109种,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1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6种。有22种珍稀动物被列入《濒临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和附录ii中。旅游资源:青海省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全省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0多处。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环境状况和问题2005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42.0%,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54%,比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72.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个,面积63.2平方公里。全省共有各类环境检测站21个,比上年增加1个。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6万公顷(21.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0.1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公顷(20.25万平方公里)。本年新增大通北川河源区和祁连山、诺木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人口人口统计2004年年末全省总人口538.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5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乡村人口331.09万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万人、女性人口262.1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32%和48.68%。0―14岁人口125.60万人、15―64岁人口381.3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31.7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万人,出生率为16.32‰,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46万人,死亡率为6.45‰,比上年上升0.36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80万人,比上年少增0.4万人。人口增长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9.49‰。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5个民族成份,现有少数民族人口共235.06万多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在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别是:藏族21.89%,回族15.89%,土族3.85%,撒拉族1.85%,蒙古族1.71%。文化程度2005年,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5个,招生数403人,在学研究生894人,毕业生117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招生数1.16万人,比上年增长25.0%,在校生3.25万人,增长11.3%,毕业生0.81万人,增长42.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7所,招生数1.32万人,比上年增长1.83倍,在校生2.47万人,增长31.0%,毕业生0.58万人,增长1.0%;普通高中144所,招生数3.76万人,比上年增长8.0%,在校生10.05万人,增长9.0%,毕业生2.54万人,增长22.7%;初中学校367所,招生数7.88万人、在校生22.7万人、毕业生6.81万人;普通小学2898所,招生数8.93万人,在校生50.69万人,毕业生8.1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335人,在校生230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26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全省“普九”覆盖率达86.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年,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54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5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本年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3%、59.9%、34.8%。财政收入2005年,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76亿元,增长25.0%;中央一般预算收入29.57亿元,增长21.7%。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2005年,全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创造增加值179.54亿元,增长22.7%。农业增加值和增长率200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56万公顷(368.4万亩),比上年增长0.4%;总产量93.26万吨,比上年增产5.4%。外贸状况2005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出口额3.23亿美元,下降28.9%,进口额0.90亿美元,下降25.3%。外资利用状况2005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5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支柱产业农业、水电业、盐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电讯现有电讯2005年,电信业务总量29.66亿元,增长15.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42万门,本年新增3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3.5万户,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92.9万户,增长21.8%,乡村固定电话用户20.6万户,增长23.4%;本年新增固定电话20.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1.6万户,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4.8万户。全省年末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9.1部/百人上升到45.1部/百人。交通铁路兰青、青藏铁路干线及4条支线、59条专线贯通全省东西,总铺轨里程1100余公里。2005年,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6.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其中,铁路98.78亿吨公里,增长7.6%。全年完成货运量7152.5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1452.7万吨,增长11.1%;公路5491.4万吨,增长6.9%。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7.2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其中,铁路18.69亿人公里,增长0.3%。全年客运量4919.8万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铁路368.4万人,下降4.4%。公路全省公路线路年末通车总里程2.9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9%,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71公里。2005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8.27亿吨公里,增长6.5%;完成货运量5491.4万吨,增长6.9%;完成旅客周转量24.65亿人公里,增长6.3%;全年客运量4524.9万人,增长7.9%。航空民航通航上万公里,已开通西宁至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广州、成都、上海、格尔木、拉萨等地的航班。2005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0.06亿吨公里,增长45.8%;完成货运量民航。0.33万吨,增长43.5%;完成旅客周转量3.89亿人公里,增长18.2%;全年客运量民航26.5万人,增长18.3%。

11. 青海海东旅游景区有哪些

有以下几个:

1、青海省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4a景区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也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曾获得第五届(2001~2002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提名奖。2017年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2、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4a景区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惟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整体结构共分三层。一、二层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六大展厅;负一层建有班智达藏艺展销精品城。各大展厅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和手法,突出特点,各具风格,展示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36号

3、湟中县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

湟中县博物馆,在青海省湟中县城内,距青海著名寺院塔尔寺约一公里。建筑面积 1100多平方米。展品大部分为本县出土文物,其中重要展品有从该县卡约村出土的卡约文化彩陶,从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釉彩品,还有从塔尔寺藏品中选出供展览的金属和陶瓷器物以及竹、木、美玉和象牙等各种不同质地的雕刻艺术品。展品大部分为本县出土文物,其中重要展品有从该县卡约村出土的卡约文化彩陶,从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釉彩品。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和平路3号

4、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柳湾村柳湾遗址附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总占地面积583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4万件,其中彩陶近2万件,主要反映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青海地区空前繁荣的彩陶文化,充分展示了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风貌;是了解青海历史文化、研究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欣赏远古人类文明的必去之处。

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柳湾村柳湾遗址

5、海南州民族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前身为州群众艺术馆文化组,1962年开始举办展览对外展出,1986年6月,正式建立民族博物馆。隶属海南州文化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前身为州群众艺术馆文化组,1962年开始举办展览对外展出,1986年6月,正式建立民族博物馆。隶属海南州文化局。该馆馆舍为一幢新建楼房,与州电视台共同使用,其中博物馆占主楼三层,群楼一层半,面积1,070平方米。

地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青海湖南大街

6、互助土族自治县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

土族博物馆为中华民族园56个民族博物馆之一,按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传统民居建筑1:1复原,由民间工匠,按土族习俗和传统建筑工艺于2007年建设,2008年4月正式开馆。土族博物馆由民居正房、东西偏房、煨桑炉、庭院、轮子秋、水磨坊等组成,规划成院落形式。并按当地生态环境配置植被和种植特色农作物。馆内外陈列,按土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原状复原展示。展品征集于青海省互助地区,年代为清代至近代,约三百年历史。

地址: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南街9号

7、黄南州民族博物馆

国家级博物馆

黄南州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79年,时称“黄南州热贡艺术馆”。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全州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艺术色彩的博物馆大楼,主要用于作品展出、收藏研究和艺术交流等。 民族博物馆内设9个展厅:文物厅、唐卡厅、雕刻厅、沙画厅、堆绣厅、曼唐厅、民俗厅等。展出类别有:铜、木、石、象牙、丝织品、陶器、瓷器、古籍善本及九大门类32个品种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等。现已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基地。

地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青年大道

8、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原子城纪念馆,全称为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是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项目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位于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纪念馆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东边,纪念馆前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称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前有座雕塑,据说呈现的是原子弹爆炸前的形态。

地址: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同宝路10号

9、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青海)

3a景区

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烈士陵园内。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7月,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市区凤凰山下,傍依南川河,风景秀丽。陵园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陵园门前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基座上刻着李先念同志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园内最高处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墓西宁市人民政府早在1954年就挖掘收集了死难烈士的遗骨,安葬于陵园正中,并隆重集会进行公祭。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南川东路19号

10、青海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历时3年建成。博物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场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参观者。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博物馆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经二路21号

阅读延展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