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在古代俗称“乞巧节”,那个时候的女孩子,七夕节的晚上会比赛穿针,把蜘蛛 放到锦盒里看看谁的蜘蛛织的网更好更密,也会把自己和心上人的生辰八字放到盒子里,在给织女的供桌钱许愿,现在的乞巧节,这些习俗都不沿用了,现在一般延伸为中国的情人节,是情侣之间互送礼物或者对心上人表白的好时机,就这些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每年7月初7有哪些风俗习惯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又称“七夕”、“鹊桥会”等。相传此夜天上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民间少女有向织女乞巧的活动。清朝时,全国各地的乞巧活动丰富多彩,乞巧方式多种多样,有祭拜乞巧、穿针乞巧、漂针乞巧、漂芽乞巧、蜘蛛结网乞巧、磨碗乞巧、种芽乞巧、游针乞巧等等。
祭拜乞巧是最为简单的,一般是摆好供桌供品,拜织女星以乞巧,如甘肃成县、陕西洛南、山西屯留、河北吴桥等地,宁夏朔方道、中卫一带的少女们在拜织女后,还要亦歌亦舞,把乞巧内容编入歌舞中,称为“跳巧”。较为普遍的乞巧方式是穿针乞巧。乞巧的女子们或家中几个、或相约聚于一堂,用彩线穿持制的七孔、五孔、两孔或缝衣针,穿线时是对目穿针,不集眼力与手巧于一体是很难穿的。穿过针为得到巧,若能一次穿过七孔针或穿得最快的入,就是得到织女相助是最巧的人。
漂针乞巧。姑娘们用盆或大碗贮水在烈日下曝晒,挨个将绣针浮于水面,凝视水底针影,一般以针影妍为巧,媸为拙。河南新郑以针影有无锋芒分巧拙。
漂芽乞巧与漂针十分类似,只是将所漂之物由针换成芽。这个芽,一般称为“巧芽”,多指豌豆芽,山西、河南个别地区也以麦、谷、豆等种为“巧芽”。妇女们七月初—已在瓦器内用水浸泡麦、豆等使其发芽,以备七月初七乞巧之用。到初七时,或剪或掐芽浮于水盆中,视影以定巧拙。同样用芽乞巧的方式在山西永济也存在。乞巧十余天前,姑娘们就把绿豆浸在杯或盆里,每天精心呵护,到七夕时,芽可长至二尺许,于是端杯聚于一起.夸多斗靡,借以乞巧。
在山西新河、山东济南、河南新郑等地,乞巧的女子们或是把乞巧的供品摆于院中,或是提一只“喜蜘蛛”放于小盒中,次日早晨看供品上是否有蛛网和盒中结闷疏密,有网就是乞得了巧,网越密,乞得巧越多。
吃饺子乞巧习俗是流行于河南、山东一些地区的乞巧活动。几个要好的姑娘集面菜包饺子,河南是把针线、葱蒜之类包于饺子中,山东是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包入饺子中,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这些习俗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遗风。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乞巧的习俗就从城市到乡村逐渐衰落了。现在的七月初七已经在商业主导的城市文化中突出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意义,变成与西方2-14圣瓦伦汀节相对的中国情人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