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风土人情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存在的不足(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k8凯发

2022年12月15日 20:41:231

1.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域旅游,具有以全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依赖门票经济的传统模式,从封闭式经营转向开放式运营。这就要求,全域旅游的发展必须以新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增加有效供给。可以说,没有新业态的支撑,全域旅游就是空中楼阁。”

于风贵认为,《方案》以重点抓跨界融合、创建国际化品牌为举措,主要聚焦于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跨界融合、拓展旅游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挖掘会展旅游经济巨大潜能,同时,突出品牌高端化、加快旅游国际化、促进营销精准化等举措

2. 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域旅游有哪些重要意义?四个方面意义重大:

1、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方面

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2)协调发展方面

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

(3)绿色发展方面

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4)开放发展方面

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5)共享发展方面

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爆发式、井喷式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与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

四川晟景文旅:石李桃花生态旅游规划

3、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

发展全域旅游,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4、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当今世界,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众多国家纷纷实施旅游国家战略。

3.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新概念和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趋势,代表了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对我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这6个方面可以实现全域旅游!

1.发展全域旅游是一个改革创新项目,着眼于适应旅游发展的两大综合需求(产业综合发展和执法综合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推广、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体系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

2.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改革和创新规划,而不是遵循传统的规划理念。

3.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理念

4.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 ”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

“旅游 ”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 ”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 ”,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5. 全域旅游对景区发展的影响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

包含四个基本标准和八个方面的验收标准,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八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打分点: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打分点: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 新业态水平(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 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打分点: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打分点: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6)环卫体系(20分)。

 

6. 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7. 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导向,新的发展路径,意义在于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创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8. 全域旅游发展误区

标准化服务业可以为企业精细化管理量体裁衣,为各类市场需求提供标准化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服务创新创业。据透露,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编制的《关于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望年底印发。国家标准委正研究下达第二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作效率……有效服务企业创新创业,需要标准为企业精细化管理量体裁衣、为各类市场需求提供标准化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服务业应运而生。据统计,2015年,标准化服务业收入规模突破40亿元,全国从业人员达2.6万人次。标准化服务类型和渠道更加多元,催生了围绕标准制定、咨询、培训及以标准为核心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的新兴业态。

  近日,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主办的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推进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标准服务“双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等问题献计献策。

  市场初具雏形

  景区停车场修建得是否合理?指示标牌是否设立到位?厕所等硬件设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将纳入高标准旅游景区考评当中。为确保技术相互衔接、管理协调一致,越来越多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武汉华标旅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总监王哲介绍,他们以打造全域旅游“标准化咨询 软件服务 系统集成 平台运维”的系统化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为主线,结合旅游景区运营应用场景,开发出一系列景区管理软件产品,已为6个省的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标准体系建设服务。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标准化服务需求无处不在。“全球领先企业不再只通过高端技术和工艺占领市场,同时也依靠制定标准和规则引领企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指出,以物流服务业为例,关键技术应用开发需要以现代化仓储技术标准、联运转运技术标准、物联网技术标准等为载体。

  乔智创新(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陈雪莲认为,标准化可以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针对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智能控制项目存在的信号、管理、制式不统一问题,该公司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包括信号互通、装备互联以及管理协同等。“我们综合了20多项标准,为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促成装备升级。”陈雪莲说。

  应用走向纵深

  “当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时,发达国家的民间标准化组织能更快速高效地制定与专利相结合的标准,形成新的竞争压力。”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孙育宁表示,发展具有活力与多样性的民间标准化组织和企业是大势所趋,标准化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孙育宁举例说,中兴、华为等企业之所以成功突围,恰恰因为一系列强制性标准的建立,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提升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有当消费者认可并遵循技术标准,才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用市场化手段带动标准化服务业向纵深发展。”

  不过,目前标准化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手段仍亟待完善。“为什么企业总是容易忽视标准?国内很多技术标准都是建议性的,不具备强制性,容易使企业走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算了’的误区。”孙育宁说,这意味着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在落地环节缺乏政策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服务的积极性。

  “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仍需加强标准化意识,不断夯实技术标准化能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说,企业需要通过参与高层次标准化活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帮助企业将标准化意识落地,实现产业全链条的标准化服务”。

  服务渐成规模

  “目前,国家明确了对标准化服务业的支持政策,标准化服务业已纳入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将有机会得到税收等方面优惠。”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主任杨泽世表示,国家标准委正研究下达第二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创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

  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柳成洋还透露,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编制的《关于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望年底印发。同时,与人民银行联合推进的标准融资征信工作已成功在成都高新区落地。

  “标准化服务业未来将努力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包括标准内容编写、技术指标比对、标准实施咨询,以及用标准化手段再造管理流程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柳成洋说,建立国内外标准化智库、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支持标准化事务所的灵活发展,积极对接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标准化服务业走出去,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好的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9. 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国民旅游为重心、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区域旅游为网络、以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散客服务体系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综合效益为目的。”张辉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开始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部署。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各地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对发展全域旅游,张辉有自己的认识。“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从2013年开始,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强。全域旅游的提出便为旅游这种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新动力。”

  “从旅游品质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便利化,不是旅游要素化。”他表示,各地在发展全域旅游实践中,要依据区域内现有资源、设施和服务,以旅游便利化为目标规划出适应旅游需求的完整旅游服务系统,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规划度假区、旅游小镇、自驾营地、度假项目、旅游风景道,还要规划车辆租赁系统、标识系统、旅游代理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要研究旅游者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度假方式等。所有这些不仅涉及旅游硬件建设,还有服务等软件建设问题。”

  “从旅游功能来说,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贡献率,而不仅仅是旅游增长率。”他说,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四个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旅游效益最大化。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阅读延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