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动地方旅游发展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 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业也在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旅游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最新发布的2030年旅游业长期预测,预计到203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该报告是在unwto大会第十九届会议上提出的,证实国际旅游业会在2010-2030年期间持续增长,但比过去十几年更为温和,全球国际游客人数每年平均增长3.3%,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有4300万国际游客加入旅游市场。
3. 推动旅游经济
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全面推行一键游广西,培育数字文旅共享经济新模式。
为深化互联网+旅游,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监管水平,推动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强区,印发《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一键游广西”项目建设方案》,提出打造数字文旅共享经济新模式,整合旅游行业名要素,三年内建成以一云一池三平台为主体的一键游广西项目。
4. 带动旅游发展
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多给城市的旅游景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5. 推动旅游业发展
世博会扩大了中国影响力,也促进了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6. 多方面推动旅游发展
政府是推动、指导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而市场是实现、完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
7. 区域旅游发展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就业。
3、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因投入资金过大,难于收回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2、因建造占地过多,影响农业的发展 ;
3、因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影响人民生活。
8. 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21年4月29号,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从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等38个方面对我国旅游业进行规划部署。并将从文旅融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方面进行推动,以助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规划》中还提到,要推进完善国民休闲和带薪休假制度,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完善低票价、剧场开放日等举措,鼓励各地举办消费季、消费月,鼓励支持青年主播和博主开展对外文化推广。
9.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极打造“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全省旅游业从扩张数量、规模向提升品质、效益转变,文化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复苏向好。
2020年底,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2021年2月,贵州专门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统筹各方力量齐抓共促旅游业发展;2021年6月,贵州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一意见、一规划、两方案、一办法、一制度、一汇编”7个文件,包含《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方案》等,初步构成了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化的“四梁八柱”,助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实现了“十四五”旅游产业化发展良好开局
10. 推进旅游发展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包括: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旅游化。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在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强调旅游业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突出地位,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达到旅游业带动,甚至统领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具体内容是: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文化、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各要素配置完善,旅游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旅游业对投资、税收、就业等的综合带动和促进作用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旅游战略地位确定, 部门共同参与。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目的地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这首先是旅游业在县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好,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部门联动、协调配合较好,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扶持力度较大,形成全社会发展旅游的共识。其次是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
市场监管有力, 游客游程通畅 。
全域旅游强调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的全程保障。要强化监管,加强旅游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建立旅游资源承载力和游客总量管控机制,以及高峰期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完善安全保障与救助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全覆盖的,集旅游资讯、风险警示、旅游投诉、执法监管、应急救援、旅游保险等于一体的旅游风险保障体系。
游客满意度高, 享受有品质的服务。
居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
全域旅游强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理念, 居民与游客实现有机融合,强调游客的深度全程体验。外来游客不仅观赏当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更要深度参与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环境。因此,居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必须大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当地人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提高当地人对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从而全面满足游客旅游体验及地方文化,全面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11. 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