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浏阳有哪些革命纪念地
花展
本届花木博览会根据“一心、二廊、十二韵”的整体规划思路分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与花卉苗木基地展区,展览面积约7万平方米,设有育景园展区、多肉专题展区、花境专题展区湖南14州市展区。
浪漫格桑花海
石燕湖东门大片的格桑花已经盛开啦!红的、粉的,白的连成一片花香撩人,美的如痴如醉!
水上花市&花船打卡
区别于传统花市,水上花市当然要在水上买花才过瘾!全新买花体验,惊喜连连!龙舟上的鲜花已经灿烂盛放,只要你招招手,就可买上一盆带回家哦!
网红粉色沙
打卡风靡全球的粉色沙滩!少女心爆棚,超高颜值,出片率100%!
航模飞行表演
航模飞行表演即将在石燕湖举行,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让你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单身交友派对
在长沙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独身一人,偶尔会觉得孤单,想认识新朋友,那么来石燕湖参加单身交友派对与ta相遇吧~
古风汉服出行
如今,热爱汉服的人们遍布五湖四海,汉服这一传统服饰正走向全世界汉服出行日这天,身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将会来到石燕湖,衣袂飘飘,步履款款,仿若穿越千年。
石燕湖鲜花美食节
品花茶、花酿、花食一场以花为主题打造的美食盛宴。不管是花茶还是鲜花饼还是花酿,均采用新鲜的花瓣精制而成。
展区介绍
雨花区展区
“花”象征幸福美好,象征吉祥安康……“花”寓意文明之花,生态之花,科技之花,幸福之花盛开三湘大地,盛开我们的美好家园。展区设计的核心概念是“雨润花开”,以花瓣的形状为基本架构,结合精品展区,打造花的海洋,体现花之美。
岳麓区展区
展区结合岳麓印象,创造一山、一水、一岛的景观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统一视觉的低矮林地花镜景观。
浏阳市展区
展区营造选用浏阳特色花木作为基调树种,中间配以花带、组合花境,陶罐组景的形式进行点缀,营造百花争艳、绿意盎然的景观空间。
长沙县展区
展区将凸显长沙县山水州城生态宜居的城市印象,展示花卉行业的蓬勃发展,展现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宁乡市展区
展区以宁乡知名的人文历史、农林产业、红色文化等为线索,以雕塑小品、led宣传屏、景墙围栏、花钵组景、特色构架、景石树池等表现形式展现宁乡文化及城市风貌。
兰花专题展区
展区以“大美湖南,魅力兰花”为主题,展示国兰素雅清幽的风格,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丰富的兰花品种、形态及色彩。
育景园展区
作为跳马最具乡村特色的会客厅,这里将是与植物对话、启发思索的特别空间,通过对一草、一树、一石直观“阅读”,重现神奇的“自然力量”。
多肉专题展区
展区是以生产、销售、科普教育、多肉造景、亲子游戏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园中心。国内外景天科类、番杏科类、生石花类、多浆类等超400个品种的多肉植物,憨态可掬、翠绿鲜嫩,组成不同主题的多肉植物的微型花园,在摇曳的光影中散发出各自的光芒,置身其中将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
花境专题展区
立面丰富、种类多样的花境,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巧妙布置,通过模拟自然界野生花卉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应用,并根据不同花色、花期、花序等特点,进行组合配置,丰富了植物景观的层次结构、增加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出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呈现出季相分明、色彩缤纷的景观。
衡阳市展区
衡阳,雅称“雁城”,自古就是生态福地、宗教圣地、旅游胜地,承载了湖湘文化的半壁江山。
展区内配置古典的博古架,中式花几,展示衡阳花卉培育新优品种及科研成果。
湘潭市展区
湘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
展区将盘龙杜鹃、彩叶植物等“珍”“稀”苗木与伟人故里的元素相结合,展示湘潭“十里花廊、百亩花海”的瑰丽景象。
常德市展区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属“川黔咽喉,云贵门户”。
展区以“桃花源”为主题,通过红船、柴门、溪流、水景、山水画等元素勾勒出桃花源美景,打造“缘溪行,夹岸美景” 的盛景。
张家界市展区
张家界,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展区以百花争艳、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大二小的布局,展示花卉、苗木、奇石、盆景等展品,表现张家界丰富的奇花异木资源。
永州市展区
永州,雅称“潇湘”,是潇、湘二水汇合处。
展区用不同书法书写“爱莲说”,表达作者对世人的期盼,香远益清,永不凋败。同时结合永州特色古楼、书法、潇水、九嶷山、荷花等元素,展示永州作为全国重要的楠木育苗基地的特色。
怀化市展区
怀化市,别称“鹤城”,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展区围绕“风雨桥”的设计理念,以花木王国、生态五溪为思路,借奇花、奇石、奇树等主题,创造出一个“室内几丛绿,满屋顿生香”的绿色世界。
娄底市展区
娄底,别称星城,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展区设计灵感来源于娄底本地特色——木屋竹篱,放眼望去,荷花、月季、黄精、魔芋、牡丹、芍药等花卉,竞相开放,给人以休闲、观赏、纪念、回忆等综合观感,唤醒人们对花卉的欣赏与认识。
郴州市展区
“郴”字,意为林中之邑,自古被誉为“九仙二佛之地”,是道教、佛教发展之福地。
展区以“红色 绿色 古色”为基调,将植物微景观、建筑小品、盆景、赏石等元素,有机融为一体。展现郴州“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景色。
2. 浏阳红色纪念馆
我就是浏阳人,初到浏阳,当然首选风景优美,空气新鲜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如果你爱冒险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漂流。
我特别推荐你到坐落于达浒镇象形村素有“小桂林”之称的象形山风景区,那里未经开发没有半点人工的痕迹还有谭嗣同故居,秋收纪念馆等晕打不完
3. 浏阳的革命圣地
浏阳烟花鞭炮是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产于浏阳市,传说由唐代浏阳人李畋发明,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2007年,浏阳花炮产业实现产值达68.13亿元,产品分14个大类、4000多个花色品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浏阳烟花品种日新月异。安全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花炮燃放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浏阳花炮产业实现了材料、工艺、环保“三大革命”
4. 浏阳红色纪念地有几处
1、伟人故里:主要是革命伟人、将帅祖籍地或出生成长的地方,其核心资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园、生产生活活动遗址遗迹和曾使用过的物品及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资源。如毛泽东故居、邓小平故居等。
伟人故里、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墓碑(群)/烈士陵园、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伟人故里:主要是革命伟人、将帅祖籍地或出生成长的地方,其核心资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园、生产生活活动遗址遗迹和曾使用过的物品及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资源。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周恩来故居和邓小平故居等。
2、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革命战争、历史事件、重要机构及活动发生地的遗址、遗迹等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主要是指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活动旧址及其遗留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建筑和历史文物等。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和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湖南浏阳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3、墓碑(群)/烈士陵园:主要指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士而修建的墓碑(群)、烈士陵园等。其主要功用是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如雨花台烈士陵园。
4、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指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本身拥有一定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建造的综合性历史纪念馆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物,包括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及收藏的物品等。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5、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在这段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艺,具有感召力和时代精神的文化遗产,包括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如:刘三姐的故事、毛泽东诗词、铁道游击队。
5. 浏阳有哪些革命纪念地点
长沙东正街,应该是现在的浏正街,浏正街东起浏城桥,西至东庆街,全长300米左右,因过去是出入浏阳门的主要通道而得名,清代称东正街,也称浏阳门正街,简称浏正街。
它处于在国金中心和芙蓉广场的中间地带,是一条只有长沙老口子才知道的老街。它东起浏城桥,西至东庆街,全长300米左右。
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承载了老长沙人的生活记忆,也容纳着新与旧的时代交替,热闹的氛围和浓郁的烟火气是这里特有的气质。
6. 浏阳市有哪些红色旅游景点
1、毛主席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
2、杨开慧纪念馆: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由杨开慧同事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及板仓旅游活动中心三部分组成。
3、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
4、彭德怀故里: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该建筑是彭德怀为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是彭德怀早年居住地,也是其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与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人纪念地“金三角”。
5、衡山罗荣桓故居:位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
6、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是湘西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院内修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
7、任弼时故居:位于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2016年12月,任弼时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8、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
9、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1927年9月,湘籍边秋收起义部队进攻中心城市失利后,毛泽东领导的各部队在此会师。
7. 浏阳有哪些革命先烈有哪些
美丽的浏阳河孕育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积淀。 这里人杰地灵、名流辈出。从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到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从毛泽东三次踏上浏阳的土地,两万多名烈士牺牲在革命的征程中,到“一门三院士,千古女将军”,一代代浏阳儿女谱写风流。
8. 浏阳有哪些革命纪念地方
军界名人以下是浏阳将军录(1955年-1965年授衔)王 震 上将 李志民 上将 杨 勇 上将 宋任穷 上将 唐 亮 上将 孔石泉 中将 汤 平 中将 张 藩 中将 张翼翔 中将 饶子健 中将 石敬平 少将 刘子奇 少将 江 文 少将 汤 池 少将 苏 鲁 少将 苏 鳌 少将 李 贞 少将(第一位女将军) 李 信 少将 李辉高 少将 杨世明 少将 何志远 少将 张 和 少将 罗若遐 少将 黄 霖 少将 黄曹龙 少将 曾 涤 少将 熊 晃 少将 黎东汉 少将 戴文彬 少将傅清石 1904年-1982年 国民党少将,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陈铁坚 1903年-1978年,解放军少将 科教界名人周其凤(1947--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著名化学家、教育家,龙伏镇尚埠村人。 北大校长―周其凤先生杨 卫 (1954-- )生于北京,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固体力学专家。陈文新(1926-- )女,中科院院士,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家。雷天觉 (1913--2005)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赵 熙 (1938--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行力学与控制专家。何继善 (1934--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地球物理学家,现任湖南科协主席。黎介寿 1924出生,中国工程院士(医学),黎氏三院士之一,普外科学专家,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黎磊石 (1926--2010)原中国工程院士,黎氏三院士之一,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国肾脏治疗创始人。 黎 鳌 (1917--1999) 原中国工程院士,黎氏三院士之一,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罗章龙 1896年-1995年,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黎晓林 女,1969年出生,洛阳城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水务所所长王 翔 1977年出生,中南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曾长秋 1950年出生,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季生 1936年出生,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罗和安 1954年出生,湘潭大学校长。卢向阳 1962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汪益敏 1966年出生,女,华南理工大学土木院教授黎德扬 1936年出生,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刘新祥 1949年出生,湖南省中医院教授熊之焰 1962年出生,湖南省中医院教授 文化名人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一生中主要居住在浏阳,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至今浏阳“圭斋路”就是为了纪念欧阳玄。欧阳予倩:欧阳予倩一生编写过40余部话剧,导演过50余出话剧。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等。现浏阳设有欧阳予倩大剧院。欧阳中鹄:学者,官至广西灵抚。弟子谭嗣同、唐才常,孙子予倩。娄师白 1918年-2010年,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谭仲池1949年出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徐绍清:湘剧演员。湖南浏阳人。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代表剧目有《琵琶上路》、《江汉渔歌》、《岳飞传》等。著有《长沙湘剧高腔变化初探》等。潘思夷 电影导演邓潭洲 1925-1991年,历史学家 张 楚 摇滚歌手,魔岩三杰之一商界名人许达哲[6] (1956-- )生于江西南昌,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叶金生 浏阳金生花炮集团董事长江木根 浏阳达浒花炮艺术焰火燃放集团董事长
9. 浏阳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址
浏阳风俗1 浏阳生育寿诞风俗
婴儿出世都要到神龛前燃放鞭炮,向祖宗报喜。昔时重男轻女,“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认为生男孩是家庭幸事,欢天喜地。认为生女是“生个空人”,是背时货,一愁包脚,二愁陪嫁,甚至有溺婴现象。
小孩降生时,如有不速之客进屋,称“逢生”。来客就是婴儿的干爹或干娘,但有“男逢男生,背时三年,踏了血地,必有灾祸”之说。为解脱,主人便暗中在客人衣上穿上红线,以“刺破灾祸”。男逢女生,则认为是好事,要“逢时三年”。
邻居女眷听到鞭炮响,会赶来问慰祝贺,并分别送以鸡蛋、红糖、干刀豆丝、干豆角等,以催乳,因说“月婆”不宜吃青菜,吃了青菜“毛毛拉青屎”。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世传送胞衣时不能回头,否则倒奶。
婴儿父亲即日要带着鞭炮和一只鸡到岳父家报喜,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岳家亲邻听到鸣炮报喜,纷纷恭贺并送以鸡蛋等物。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称“汤饼之会”。外公外婆带去早已准备好的婴儿摇窝、坐栏等,一般还备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对,人叹“外婆难做呀”!有的还留下照顾产妇,叫“伴月”。婿家亲邻或“请外婆茶”,或“请外婆饭”。
三朝日,长辈妇女将艾叶、枫球、鸡蛋等熬汤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洗毕,用鸡蛋滚擦婴儿全身,以祛风,祝福健康。再给婴儿换上新衣服,由祖母或其他长辈抱着,在婴儿身上盖一筛子,筛上接剪刀、算盘等,众人簇拥,或手敲赶鸡棍(即一头劈开的竹棍,作赶鸡之用),或持擂杵,去正厅神龛前拜祖宗,叫“拜三朝”。拜毕,沿厅屋巷廊游一圈,叫“游三朝”,据说可防“脐风”危害。
三朝日亲友赐红纸包封祝贺,赴汤饼会,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
浏阳北乡有三朝送号习俗。邻里亲友将取定的男婴字、派、号名用大楷书于红纸上,额以“恭惟某某夫妇喜得文郎志庆”或“恭惟某某老大人喜得文孙志庆”之类的贺词,在鞭炮声中贴于厅屋正梁两端墙上。因屋场、族人等情况不同,有同时送几个号的。清代以前,生女婴不道号。民国以后,也有给女婴送号的,但只送一个名字,一般是“闺字某某”。
还有办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的。长沙县有用鲤鱼给婴儿亲嘴并喂汤的习俗,叫“开荤”或取“”之意。亲友赴宴,赠之金银手钏、项圈、“长命锁”等物。周岁时,有的将文具、针线、口红、书画之类摆于盘中,让婴儿去抓,以测其志趣,名曰“抓周”。以后每岁生日都叫“长尾巴”,父母总要维以荷包蛋,所谓“大人生日一餐饭,细伢子生日一个蛋”。10岁、20岁等叫“总生”、“整生”,亲友多送布料鞋袜等作为礼物,父母一般要请几桌客。平时生日叫散生,除姑舅、姨妈登门之外,邻里妇眷要送以鸡蛋、面条等相贺,主人待以“旱茶”,故又称“吃茶”。
古语云:44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可见古人称寿的最低限度是60岁。以后有50岁称寿的。长沙人做寿讲“男进女满”,即男做虚岁,女做实岁,做60大寿被认为是重开花甲,特别隆重,称为寿星公、寿星婆。有的搭寿台、陈寿桃、点寿烛,有的亲友送寿匾、寿屏。寿星端坐寿台,接受儿孙跪拜,此时鞭炮燃放时间越长越好。开筵时,先吃寿面,面条细长,象征长寿,故长沙人叫生日饭为吃面。
也有50岁以前就庆寿的,但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即男满29岁,女满40岁不做寿。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有的人依“母在堂,不做寿”的古训,即使是60岁或70岁,只要高堂健在,就不做寿,自己生日看成母亲的难日,只给母亲添菜,以感谢母亲的生育之苦和养育之恩。
2. 浏阳节日风俗
巍峨的大围山,是浏阳的象征,浏阳人民素以勤劳勇敢,坚毅淳朴著称。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蒙古、回、藏、苗、壮、朝鲜、满、侗瑶、土家(许多是外省移民来的)等十一个民族,所以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有庆贺新年的习惯。为一岁之首,称新年,又称“春节”。过去这一天雄鸡初鸣之时,由男主人起来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叫“开财门”。早饭一般只吃三十晚剩下的饭菜,寓情“有现成的吃”。而青菜芋头不能少,以示新一年里将“清清洁洁,百事如意。”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叫做去旧换新。长辈向晚辈和小孩赠送“压岁钱”,也有向年过花甲的老人送“压岁钱”的,但一般都改在除夕前送。
从初一起,人们见面相互“请拜年”。新朋好友间要专程登门“拜年”,叫:“恭喜!”或问“新年好”,以前还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的说法。封建时代儿女给父母、少者给长者拜年还必须下跑拜。现在比过去简单化了,除上了年纪的人还拱手外,其他人大都是只互相道贺。
春节期间,有请“春饭”的习惯。一般安排在初五以后,将亲朋好友邀在一起吃一顿饭,叫吃“春饭”。主要是团聚一起,共叙家常,总结旧年,计划来年,互相答谢。“春饭”十分讲究,要做足十碗菜,过去吃“春饭”时,桌上有鱼而不能吃,意思是有鱼(余)有剩,年年有余。因鱼不吃,所以,还有以木雕的鱼来代替的,说来很滑稽。
从正月初五至十五元宵节止,为舞狮、舞狮、舞灯期间,队前有一人持一红贴,贴上印有“”、“恭贺新春”等字样,这叫拜年贴子。发贴后,狮、龙要进屋拜年,主人见狮、龙来了,要燃放鞭炮迎接,走时要放鞭炮相送,狮、龙走后有一人收红包,叫做“赏封”。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正月初四、初五以后,市场上开始供应“元宵团”,元宵团象征着团结吉利。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大点其灯,有的还扎笼悬于门口,有句谚语叫做“三十晚上的火,元宵晚上的灯”。
立春,“送春牛”,每逢立春来临,城乡家家户户都郑重其事地燃放鞭炮表示庆贺,以迎接“春”的到来,时有民间艺人,化作老农,背着木梨,牵着牛犊,串门作耕田状,叫“送春牛”,户主还须放鞭炮相迎。
农历三月初三,有以当节日食品的风俗,说是吃了“明目”。
清明节扫幕,清明前至到清明节,大多数人都会拿些钱纸香烛到祖先墓前烧化,并带上三牲酒礼祭奠,燃放鞭炮、铲一块草皮放在坟顶,插上三根挂山签,表示纪念及祭扫过。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初一起至初五,家家户户开始插上蒿艾,挂上菖蒲。借以阻挡瘟疫和镇邪压魔,还有饮雄黄酒和扎棕子的习俗。这一天还要吃包子、盐蛋、划龙船,相传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日叫中元节。上年纪的人,大都要为已死去的亲人包封一些钱纸,烧化给他们,叫做烧包,即所谓烧包记名。
中秋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风俗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晚吃月饼、赏月。过去还有打中秋菩萨的游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赏月越来越讲究了,除月饼外,还备各类水果,高级糖果,烟酒之类的食品,一家人团聚对月而座,放开音乐唱片助兴,共享天伦之乐。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的习俗,叫“重九登高”。
小年,腊月二十四日称小年,小们叫“过小年”,说是给孩子们过年。实际上从这天起就忙于准备过年了.
3.浏阳过年风俗
为春节,俗称过年。乡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时所记基本相承。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扫扬尘”。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民谣曰:“辞了灶,年来到,妹子要花,伢子要炮,始助要新衣,爹爹要新帽”。是日起,长工下工,匠师不再上门,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岁终之日叫除夕,或叫,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饭后一般还有等点心。掌灯时分,焚香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曰:“请辞岁”。各家起立迎之,捧出点心旱茶,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乐得合不拢嘴,因而有谚云:“小孩盼过年”。
年三十夜,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所谓“有钱无钱,萝卜过年”。
除夕年关,在万民欢乐的同时,也不乏“有家不敢归”的贫困人,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债主收债,匠师收工钱此时已是最后期限,城镇街巷、乡间小路上收帐人的灯笼火把川流不息,有的人家无法付帐,铜壶衣服可能被人提走,所以只好外出躲帐。还有的在辞年之后,用红纸书写“衡门衍庆”4宇贴于门上,紧闭大门,任何人不得出进,叫“封财门”。问帐客无奈,好事者乃作打油诗:“贫家早早掩财门,债主虽临难进门。恼煞商家收帐客,无钱反吃闭门羹”。
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自古“爆竹闹元日,万众纵情欢”。辛亥革命后,将公历1月1日叫元旦,改夏历元旦为春节。
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然后人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把天地神明,择吉时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接着儿孙依次向长辈拜年,抢先到井边挑第一担水,并点香烛把并神。农村还在早上拜祖坟习俗。早餐吃剩饭,叫吃隔年粮,寓意衣食有余。菜看以素为主,离不开青菜、芋头、豆腐等,寓意人丁清吉,万事遇头,清白传家。饭后晚辈向家族长辈拜年。清朝时,拜年行跪拜礼,初一一般不外出拜年。民国以后,改跪拜为拱手作揖,家庭内拜年毕,邻里互拜,气氛热烈。但若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有人进屋拜年,主人起立拱手:“请拜上门年”,并热情地以上等旱茶招待。
城里人多在天明出行,到亲友家登堂揖拜。前清捐有虚衔者,个个衣冠顶戴,大摇大摆,高视阔步赴各处拜年。商人嗜摈榔,出入各家均“香茶奉罢果盘开,槟榔元宝双双来”,曰中嚼个不停。交游广的生意人,自己不亲往,就使晚辈或佣人持名帖投贺,叫“拜帖”,即后世贺年片之来历。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认为“北(风)主丰,南主歉”;阴多晴,暗多雨。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元旦抱柴进门,意“进财”。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有的读书人则书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大吉大利”。初一特忌粗俗不雅之言,以为此日挨了骂,要挨一年的骂。大人总要事先叮嘱小孩:初一要说好话!万一小孩说漏了嘴,大人马上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
初二日,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四乡还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日聚饮。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古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行,宋时更盛。文天样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民国前,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小孩子喜欢在墙角点松明,边烧边唱:“正月十五元宵节,烧了虫蚁上天歇”。离祖坟近的,还向坟前送烛,让祖先同享人间灯火。
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城乡街坊村寨宗庙家族几乎都扎“龙”。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夜里的灯”,岁尾年头的两件事,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红火、兴旺、顺畅、吉祥的期盼。诸多灯中,龙的传人对龙灯情有独钟。
湖南有灯会,至少可追溯到唐初。那时已改长沙郡为潭州,褚遂良《潭州偶题》诗有“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的句子。至南宋,文天祥在《衡州上元记》中说“正月十五,衡州张灯火。”而明、清两代所修长沙、湘潭、常德、桑植、桂东等县志和凤凰厅志等书,已有元宵玩灯笼的明确而详尽的记述。嘉庆《浏阳县志?风俗志》说:“以竹笼罩布,联络数丈,肖龙形,燃灯其中,数人擎舞,曰龙灯”今天的龙灯与嘉庆年间的这一记载并无大异。
耍龙灯又称舞龙。湖湘大地过去玩龙灯要挨户送帖,接帖才表示愿意接待。接待者要备酒饭或红包。龙灯进屋一般游遍主家厅堂房屋和牛栏、猪舍、粮仓,以驱邪避瘟。同时,还含有送春之意,所谓“龙行一步,百步成春”。后来耍龙灯逐渐也有用舞狮子代替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智日开,元宵前后玩龙灯这一活动的迷信色彩早已淡化,但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仍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10. 浏阳有哪些革命烈士
焦姓发源地:山东济宁市嘉祥县 河南三门峡市陕县
焦姓总体概述: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
《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关于姜姓焦国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或谓河南陕县,或谓山东嘉祥县。《广韵急就章注》记载姜姓焦国,其地望在今山东济宁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嘉庆重修一统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焦城,在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之东,县志俗传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此,今其地为焦城村云。”何光岳先生认为,姜姓焦国西周时在今河南中牟,东周时迫于郑国而迁豫东商水县,再迁今安徽省亳县。此二地又被陈国兼并,最终迁至山东省嘉祥县,春秋中叶之前并入鲁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李家窑周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m44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铜器—追夷簋。其铭文考释如下:“佳正月初吉丁亥,追尸(夷)不敢昧先人之显,对扬厥显祖之遗宝,用作联皇祖宄仲尊簋。追尸(夷)用祈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王龙正先生认为,簋铭追夷亦即焦夷,原本是作器者私名,器主是姜姓焦国的后裔,因某种原因成为新封姬姓焦国的臣民。他说:“从字形看,焦字从隹作鸟形,作为国名,它很可能与本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而山东正位于以‘鸟为名’的东夷部落……说明焦地原在东夷区域,与中原之陕地不合。”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姜姓焦国就在山东境内,其受封者应为炎帝神农之后。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姬姓焦国既然为西周初期的同姓封国,那么该国之始封者必当为周王室的同姓贵族。虽然该国始封者因文献记载缺乏难以考察,但其封地当在今河南陕县,即三门峡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杜预注曰:“焦在陕县。”《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条下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有学者认为姬姓焦国是召公之后,并进行了考证。《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陕州,周为周公、召公分陕之所。”《公羊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何休注曰:“陕者,概今弘农陕县是也。”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推断,姬姓焦国当为周初周公或召公之后的封国。需要指出的是,宋人罗泌在《路史·国名记》中谓陕县之焦国乃“召公子谯侯旧国,谯,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我们认为此说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关于姬姓焦国的受封年代,可以从周初三次大规模分封中得到佐证。第一次分封在文王时期,第二次分封在武王克殷之时,第三次分封是周公东征取得胜利之后。《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焦国既然为召公之后的封国,其受封时间当在第三次大分封之时甚至更晚,具体说来,大致应在成王、康王年间。其灭亡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即今本《竹书纪年》云:“幽王七年,虢人灭焦。”时在公元前775年,前后存在时间大约200年左右。
关于姬姓焦国都城的位置。《汉书·地理志》云:“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水经注》卷四记载:“河南即陕城也。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亦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陕州城位于今三门峡市西郊陕州风景区内,其残垣断壁尚有保留。焦国得名于焦水,焦水今名苍龙涧河,位于陕州城西南,向北注入黄河。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古焦城是一座位于虢都上阳城内东北角的小城。由此推知,焦国灭亡后,虢国占有了焦国的领地,随后又以焦城为基础,在其西南营建新城,使原焦城成为新虢城的一部分,即虢城的“东北隅”。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上发现了部分城墙遗址,从而确定了虢都上阳城的具体位置。
关于姬姓焦国公共墓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配合三门峡市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李家窑虢都上阳城内发掘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西周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座车马坑及马坑。这批墓葬和车马坑、马坑的开口层位均在虢国文化层之下,皆为口小底大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大部分为陶器,以鬲、豆、盂、罐为基本组合形式,只有个别墓葬中出土有青铜器。这批墓葬除几座出土青铜器为低级贵族墓外,大部分为贫民墓,且有些墓葬就在上阳城宫殿区内或在宫殿区附近,这表明与虢国墓地年代相同的上阳城建在一处早期的墓地上。从地层的叠压关系上看,这批墓葬明显要早于虢国文化层。再根据古人尊崇宗庙和祖坟习俗及观念,推断这批墓葬不是虢国人自己的祖坟,而应是被虢国人毁坏了宗庙社稷的焦国人的墓葬。这批墓葬年代的下限当在公元前775年,即虢国灭焦之前。
总之,焦姓的最早起源主要来自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姜姓焦国和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的姬姓焦国。至于其他的起源地多为后世的其他族改姓,时间上要晚了许多。
得姓始祖: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郡望堂号: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堂号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宗族特征:
一是渊源主流极为明晰。以炎帝神农姜姓、黄帝轩辕姬姓为主流,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因而焦姓血缘沿续极为正统,完全可称“天下焦姓为一家,后裔繁衍承一脉”。
二是南迁历史朝代最早。焦姓南迁比其他姓氏南迁历史较早,始于西汉时期,意思是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南各省的大多焦姓南迁历史至少有2000余年。因而江南焦姓与北方焦姓相比,繁衍昌盛,人口较多,分布较广。
三是祖先历史较为沉寂。焦姓历史人物记载于古老史书不多,可以说先辈是沉寂于世,不善张扬,勤耕苦读,兴家创业,仁爱为本,自守先德。但焦姓历史人物要么平平淡淡,要么就是一鸣惊人。
四是睦族友邻团结和谐。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以真善美孝弟为先,天下“焦”姓均能视为一家,恭敬如亲。宗规族训与时俱进,呈现出“辉煌显赫承先德,竞相显贵勇争先”的良好家风。
五是外姓基因融合清晰。焦姓由炎黄二帝传承为主流,历史上也有外姓基因注入。历史上融入焦姓的主要有四大方面。其一氐人融合。在南北朝时(420—581),发生在西北、西南地区,南朝时有甘肃、四川一带氐族人形成了南安郡,汉化为焦姓大族。其二夷族融合。在汉朝时(距今1800年前),在四川南部、云贵地区的南中夷四姓中,有的取为焦姓,称为“叟族”大姓。三是党项融合。在唐朝时期(618—907)的吐蕃人,及北宋朝时期(960—1279)宁夏地区的西夏党项族中出现了焦姓。四是满族融合。清朝初期(1644年前后)位于东北地区的满州八旗觉佳氏,其后人改为焦姓。此外还有苗族、回族等民族中也有焦姓。
焦姓名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现在大约有百部焦氏家谱记载始祖是焦延寿。
焦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
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累擢至四方馆使、荣州刺史,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卒年七十。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后被革职。
焦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闿所杀害。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中共党员,抗战英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强忍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病逝,终年42岁。
焦国英:(1927—2008年)字厚本,系西汉焦延寿第66世孙,焦先第57世孙,泰州寺巷焦荣第22世孙。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大梁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刺柏树桩盆景艺术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1984和199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6月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