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环春秋旅游官方网站电话
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红玛瑙珠子独领风骚。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雕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人们审美观变化,以玛瑙为原料雕琢玉环又成为一种时尚。春秋战国时期玛瑙器选材比西周玛瑙珠子更为丰富,玛瑙环的颜色有红色、白色、黄色,还有透明无色,也有的为红缟玛瑙。
2. 玉环春秋旅游官方网站电话地址
西周及春秋时期属瓯越地;战国时属楚;秦属闽中郡; 西汉初期属东瓯王国,后属会稽郡; ;东汉隶属临海郡;三国时属吴; 东晋属永嘉郡乐城县;隋唐以后属温州,宋元不变; 明后期属台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玉环厅,隶温州府;1912 年废厅设县,改称玉环县;1949年划归温州专区;1959年撤销玉环县,属温岭县辖区;1962年恢复玉环县建制,隶台州专区(现台州市)管辖。全县人口全县总人口40.66万。辖玉城街道、坎门街道、大麦屿街道、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干江镇、沙门镇、龙溪乡、鸡山乡、海山乡3街道5镇3乡。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3. 玉环市春秋旅游社
这是一个没有被盗掘过的春秋古墓。从封上开始,没有人动过这个古墓。如今可以清晰看到2600年时光的腐朽历程。
墓葬中有相互叠压的大量玉器。最醒目的是两件长达20厘米的玉戈,这种礼器显示了主人身份的尊贵。还有一组玉片,被2500年前的匠人精心雕琢成嘴、鼻子、耳朵的形状,用来覆盖在死者的脸上,叫做玉覆面。至于玉璜、玉琮、玉环、玉质的串饰则不可计数。《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苍壁礼天,黄琮礼地”的说法,玉环与玉琮成组出现,表达了墓主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通天通地的心愿。
发掘中出土一组7个青铜鼎,是墓主身份的重要象征。据史书记载,商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4. 玉环 旅游
玉环(yuhuan),201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玉环县,设立县级玉环市,以原玉环县的行政区域为玉环市的行政区域。玉环市由浙江省直辖, 台州市代管。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濒东海,南濒洞头洋与温州市洞头区相连,西、西北隔乐清湾与乐清市相望,北、东北与温岭市接壤。
玉环市名源于海岛奇观,古志记载“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由此得名。截至2017年5月,玉环境辖3街道、6镇、2乡;市域由楚门半岛、玉环本岛和135个外围岛屿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相间,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
玉环市自然资源丰富。玉环市披山渔场处于台湾暖流、浙江沿岸流、大陆径流三大水系交汇区,水温适宜,水生生物丰富多样,是鱼、虾、蟹等水产种质资源地,蕴藏着各种鱼类、贝类、水母类等水产品400余种,为省级大黄鱼、梭子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玉环市也是多民族共生的城市,截至2013年7月,玉环市共有外来少数民族约4万人,常住少数民族1000多人。玉环市境内主体民族为汉族,另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高山族、畲族、土家族、壮族、佤族、朝鲜族、布依族、苗族、彝族、侗族、拉祜族、瑶族、傣族、仡佬族、纳西族、黎族、哈尼族等民族。
5. 玉环春秋旅游官方网站电话号码
意思是指某个建筑的名字来源以及历史上的变迁过程。
夏、商、西周及春秋时代属瓯越地。战国先属越地,后归楚国。秦属闽中郡。西汉初属东瓯国,武帝建元年间属会稽郡,始元二年(前85)属扬州会稽郡回浦县。东汉永建四年(129)之前属扬州会稽郡章安县,其后至三国、西晋属扬州临海郡永宁县。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永宁县,宁康二年(374)属永嘉郡乐成县。其后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初,随乐成县(五代后梁时改乐清县)并、设而变更。期间,唐会昌二年(842)前后在县境置玉瑠镇,北宋时期为乐清县玉环乡一部分。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倭寇扰边,漩门港以南岛屿全部被迁弃;成化十二年(1476),乐清县山门、玉环2乡6都划归太平县(今温岭市),隶台州府,县境港北地区归太平县,港南地区被乐清、太平游民私种。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据厦门抗清,朝廷下令撤边海30里,玉环全境被迁弃。雍正六年(1728),设玉环厅为温州分府,政务直隶省。1912年,改厅为县,属温处道(1914年6月改为瓯海道)。
6. 玉环旅游景区
温岭好玩的地方有:
长屿硐天、凌霄硐、钱江集团、凌霄硐、东辉公园 、流庆寺、观夕洞、长屿硐天、方山南嵩岩景区、江厦森林公园、石塘、红岩背风景名胜区、松门洞下沙滩、双溪、五龙山、太湖山风景名胜区、紫莲山、流庆寺风景名胜区、楼旗尖风景名胜区、寒坑龙潭、锦屏公园、温岭动物园
温岭简介:
温岭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全市陆域面积920平方公里,岛屿面积14.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5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陆域地势自西和西南向东渐倾,西部和西南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低山丘陵,最高处为太湖山主峰,海拔734米,系北雁荡山余脉。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3℃,年平均降水量1659.4毫米,无霜期约251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辖11个镇,5个街道,831个村105个居,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