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乃一岁之首,节期是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而得名。因为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逐渐和清明节融合了。
清明节——是按照干历法和太阳黄经来推算的,当太阳黄经到达15度的时候就是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团圆的节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有守岁的习俗。
按顺序写出中国传统节日及时间(全部)?
阳历一月一号 元旦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考虑到古时既有元旦,所以“元旦”仍然算作中国的传统节日。
阴历正月初一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阴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阳历四月四号 清明节
阴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阴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七月十五 中元节(鬼节)
阴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阴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阴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阴历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日(小年)
阴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