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习俗

朱自清故居旅游攻略(寻访朱自清故居的心得)-k8凯发

2023年01月17日 05:29:421

1. 寻访朱自清故居的心得

父亲是一座巍峨而高峻的大山,为家庭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阻挡着来自自然和人世的灾难;父亲是一片深沉而又内涵丰富的海,把自己所遭受的霜侵雪冻、风吹雨打的不幸和痛苦都隐藏在心底;父亲是一轮永远高悬在家庭上空的太阳,总是对自己的亲人放射出温暖的光芒,让他们前行的路更加敞亮。

这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中所描绘的父亲,父亲当时失去了工作,意味着他的整个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这对于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家庭的顶梁柱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一家人怎么吃饭穿衣?孩子怎么去求学啊?父母怎么样去养老送终?家庭中各种开支怎么去应付?想一想这位父亲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烦躁,痛苦和焦灼,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又去世,有一个老父亲存在,他还可以去和亲人诉诉苦,去找父亲询问一下应对困境的良策,去寻求一份来自自己亲人的慰安的温暖。可是,养育他、给予他力量和精神的老父亲去世了,他一下子成为一个孤苦无依的人了,想一想这种打击对于一个困境中的父亲是多么的大呀。但是,这时候他不能因自己的伤痛而崩溃下去,他不敢放下责任去自暴自弃,这样的颓废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他享受不起。一种人生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心,督促着他自己必须强忍着把眼泪和悲苦都憋回到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他必须马上站起来,必须要寻求前行的路。

他要到南京去寻找工作的机会,恰逢儿子要去北京求学。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独自去上学,他还是很不放心的,他决定要先去送儿子,然后自己再去找工作,一路上对儿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还要各种叮咛和嘱托,怕儿子口渴,又去给儿子买橘子。这个父亲当时已经是年老力衰,步履蹒跚,买橘子的路途不是平坦的大道,而是要经过铁道,还有高高的月台,让我们在头脑中再一次放映出父亲爬月台的情景,“他用两手攀住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微微左侧……”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朱自清用词的精妙,之所以用“攀”,是说明月台的边缘没有可以抓的东西,也可能上面还很光滑,父亲的两手只能扣在那里,十指紧紧地贴在月台边上,这就增加了爬月台的困难和危险,但是这位父亲却不顾艰难和危险,费这么大的劲儿去爬月台,就只为了能多给予儿子一点儿照顾,就只为给儿子买一些橘子。再想一想,他买了橘子返回来的时候,又不知该怎样艰难地爬上爬下。作者不惜笔墨的在这一细节上进行细致的描写,就突出了这位年老体衰、又面临困境的父亲对儿子的一份深沉的爱。还有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他的父亲随着年岁已高,变得脾气不好和糊涂起来,但是在来往的书信中还不忘关爱自己的儿子,以及还关心着儿子的儿子。

朱自清的《背影》中所描写的父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有担当,有责任,对自己的儿子充满深情关爱的父亲。这位父亲不也有我们父亲的影子吗?

2. 扬州朱自清故居寻访心得

扬州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扬州旅游景点以扬州的园林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为扬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除扬州园林外,还包括其他主要的旅游景点,如唐城遗址,汉陵苑,世界动物之窗,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普哈丁墓园,马可波罗纪念馆,“双东”历史街区,凤凰岛,瓜洲古渡,润扬森林公园等。

当然扬州的美食也不容错过,包括“富春”、“五亭”牌速冻包子,“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扬州 “三把刀”(理发刀、修脚刀、厨刀),高邮双黄蛋等等。

扬州位于中国东南,江苏中部。在地理上,它处于长江和运河的交叉点,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在经济上,它产生过富可敌国的明清盐商,如今是集工商、科教、旅游、生态为一体的地域中心城市。在文化上,它拥有各种技术、艺术、学术精华,素以富裕、文明、秀美著称。

扬州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始建于南北朝,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总面积近2000亩,其中水面面积约750亩。园林建筑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扬州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的,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

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3. 游朱自清故居有感200字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为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4. 参观朱自清故居感悟

朱自清故居始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目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小公民示范基地,并作为名城保护的历史街区景点对外开放。

5. 寻访朱自清故居的心得体会

15个红色地名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县)

华克之纪念馆(宝应县)

三垛河口伏击战纪念碑(高邮市)

周山镇(高邮市)

新四军月塘地下交通站(仪征市)

盛氏兄弟故居(仪征市)

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江都区)

许晓轩故居(江都区)

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江都区)

朱自清故居(广陵区)

曹起溍故居(广陵区)

熊成基故居(广陵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广陵区)

曾玉良广场(邗江区)

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纪念馆(仪征市)

6. 朱自清故居印象

我觉得名人故居都有其历史价值和作用,并且都会在故居办个人生平事迹展览,很全面。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故居在江苏省扬州市安乐巷27号,始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室内保存完好,部分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再现了朱家当年家庭生活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目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小公民示范基地,并作为名城保护的历史街区景点对外开放,接受教育,值得一去。

阅读延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