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东南端东经103°4’——104°17’,北纬22°30’——23°02’之间,东北与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马关县接壤,西隔红河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相望,北靠屏边苗族自治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相邻。国境线长193公里。县政府设在河口镇,为自治县经济文化中心。
全县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7.76%,河谷平坝占2.24%。辖河口、南溪两镇,桥头、瑶山、老范寨、莲花滩4个乡,共有7个办事处,21个村公所,239个自然村。
河口,在历史上是一块蛮荒边地。但是,又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县城背依巍如屏障的四连山麓,前傍浑浊的红河和清澈的南溪河。红白两河由东西环抱着县城,在县城南端汇合,注人越南。隔河与越南老街市、谷柳市成三足鼎立之势。古书对河口有这样的描述“屹峙南睡,制临交趾,山川环屏,道路四达”,“河口进桑关自古以来为冲要之地”。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据文物实料证明,早在三万年前,河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和开发。汉时,纳人了样打郡进桑县管辖范围,并置进桑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今越南)利用红河运输辎重兵资,清代初期设置河口卡,清光绪二十三年改河口对汛副督办,由云南省府直辖,民国三年,升改为督办,民国十五年改设河口特别行政区, 1949年12月,河口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建立县级人民政府,1963年 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历各朝代国势有盛有衰,地方或治或乱,辖域时伸时缩,但河口作为边地的一块热土,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中,始终在祖国大家庭中拥有十分特殊的历史地位。
河口县城的始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仅有数十家水夫在红河岸边的烂泥塘结茅而居。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刘永福率黑旗军进驻河口,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的北岸沙滩上盖房驻扎,利用红河水道航行与越南通商和法国侵略军抗衡,逐步形成街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6年)河口辟为商埠,内地与越南的商贸活动日趋频繁,史书上记载有“大船三百小船千艘、驮马上千、往来如蚁”的辉煌记载。在河口歇脚留宿的商贩役夫难以数记,街市建筑不断扩增。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滇越铁路开工,民工、商人、役夫人员往来更为稠密。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副督办在四连山脚下开辟新街,从两广招募了一批技术员和工人进行新街的规划设计,兴盖房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昆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有了一条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通道,河口成了商品的集散地,商贾云集,商贩如潮。市镇建设规模扩大,商行、商店、旅馆一家连一家。至解放前夕,共建有街道16条,以德芬街为中心,每隔50米开一条小街横贯南北,形成“井”字形条块状的布局。主要的街道有:德芬街(今人民路)、广龄街、河边街、天香街、捐芬街、尚德街、合群街等。房屋建筑,式样美观独特,具有广式和法式建筑风格,楼高多为二至三层。一般民居,就地取材,使用竹子和葵叶,建盖竹瓦篱笆房和篱笆葵叶房。
位于自治县南端,坐落在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四连山脚下,东南部为南溪河、红河两河环绕,隔河与越南老街、谷柳两市相望。西北接瑶山乡,东北与南溪镇为邻,总面积185.2平方公里,有边界国境线55公里(图平面距离),驻地海拔76.4米,是云贵川海拔最低点。辖城区、城郊、坝洒3个办事处,有3个居民委员会;7个自然村和河口、坝洒两个国营橡胶农场。居住着瑶、苗、壮、汉等民族,1998年末总户数10079户,总人口24312人,非农业人口10052人,少数民族人口7923人,占总人口的 32.5%。
河口镇古为进桑关故地,旧名叫“烂泥塘”,清朝咸丰年间仅有十余户渔民,水夫结茅而居。
1869年(清同治八年)刘永福率黑旗军进驻河口,在南溪河、红河汇合处沿岸建屋开街,兴商利市,建成河口旧街的雏形。1895年,根据《中法条约》辟河口为商埠,1897年设立河口对汛副督办公署,1915年改副督办为督办,1927年划为特别行政区,1950年成立河口街政府,1954年10月改为河口镇,1956年改为城关镇。1958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城关镇,1987年改为河口镇。
河口镇是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口岸,昆河铁路。昆河公路直抵河口,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铁路、公路相接,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国外较便捷的通道。河口镇具有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1992年国务院批准河口为沿边开放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形成了边民互市、边境贸易、国家贸易、转口贸易、经济技术合作、边境垮国旅游为一体的新格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河口镇正在建设成为一座具有亚热带风光的边境商贸旅游城市。
云南河口你了解多少?-k8凯发
2021年11月28日 10:54:3490
上一篇: 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地方和东南亚的新年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 特别关注
-
维吾尔族与汉族的习俗区别?
4 2
关于东盟十国的各种信息?
164 0
东盟十国的历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
139 0
形容东南亚风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