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人文

东南亚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k8凯发

2022年05月10日 11:26:2370

实际上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前,东南亚已经经历过两次半发展高潮了。

第一次是继日本之后的“四小龙”时代,新加坡利用自己的地缘政治、经济特殊地位跻身“四小龙”行列,如今很多朋友都注意到新加坡崛起中航运、服务等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其工业化速度和程度同样不容忽视,其在化工、精密机械制造、炼油等方面的投入和收获,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次则是在“四小龙”站稳脚跟、日本推行所谓“雁阵模式”后,东南亚接收日本转移产业、技术,电子和日用轻工业骤然大发展,形成所谓“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其中泰、马两国一度被认为“在家电领域地位稳定不拔”,菲律宾的休闲食品行销世界,而印尼则更是开始尝试向诸如民用飞机制造等更高端产业攀爬。

所谓“半次”,则是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在中国21世纪初崛起前曾多次利用“三来一补”嵌入全球市场循环,并波动式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如越南、印尼的鞋业就是如此。

但所有的“高潮”——包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的历次,东南亚国家都在饱受一曝十寒、大起大落之苦后痛苦地发现,自己又要重新来过,“世界工厂”仿佛拉磨毛驴前主人刻意挂上的一根玉米,永远离自己的嘴一尺之遥,却总也啃不到。

关键在于,东南亚国家自身市场容量太小,即便像新加坡这种劳动力素质和技术储备相对较好,管理水平也能跟得上的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会面临几乎难以突破的瓶颈,从而不得不寻求将“半截头”制造业转移到境外,自己转而发展性价比更高的第三产业(虽然是高端第三产业,但高端三产毕竟也还是三产,不是二产),而像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在这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发展为世界工厂的难度就更高了。

相对于高端技术和人才,数量大、性价比高的熟练工和技工是成为“世界工厂”的更关键要素,偏偏东南亚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是最大的,这些国家熟练工文化程度、纪律性和学习能力、意愿普遍比较低,接受管理的能力也较差,如果说,高端技术、人才还可以“两头在外”,靠引进救急,那么这种“底端”的坚实只能靠内补自救。中国改开最初20年,在制造业方面也经历了极大的阵痛,“瓶颈”同样在此,但中国靠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靠庞大的体量和建国后极高的扫盲率挺过来了,东南亚国家则相反,把太多功夫下在培养高端人才上,本末倒置了。

东南亚国家除了新加坡等极个别外,基础设施水平普遍低下,而工业化和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先行一步”作为前提和保证,基础设施不提高,制造业即便发展于一时,也注定成为风中浮萍,按照行内的话就是“即便接了单子都不知道能否如期完成,即便完成了都不知道能否按时交货”,更要命的是,在这个领域东南亚国家至今进一步、退一步,缺乏章法。

不仅如此,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带有明显的国际市场依附性和输入性、海外依赖性,这不仅让这些国家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从1999年至今都几回了,不妨数数),也让它们在上升阶段同样面临尴尬:步子慢了固然会被甩开,步子太快就会被进口国打压——一心梦想成为美国市场大拿的越南,其鞋类输出可是被美国人在wto折腾得几度死去活来的。如今许多东南亚国家同样面临一个怎么看都会吃亏的两难选择题:如何在中美两大经济体夹缝中生存。

正是看到自身在工业化问题上的种种局限性,东盟才花了20多年谈整合,但进展并不大,除了各国心思不一、实力大多有限等客观限制外,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是“卖家”,缺乏买家,形不成“自循环”,而tpp倒是有美国这个“买家”了,但它的破局看似偶然(特朗普折腾)实则必然——谁也不愿意做“无私开放市场”的单边冤大头。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