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年”大家都知道是“腊月二十三(多为北方)、南方:二十四。”过小年也是民间传统的一种习俗,并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一.小年习俗
用灶糖祭灶王“灶王爷”(灶神)是民间尊祟的一位大神。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为了送灶神上天,会举行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人们称为“祭灶”。这一活动是小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人们会摆上瓜果、灶糖(麦芽糖),在灶王爷像前点香祭拜。目的是让灶神上天向玉帝多说好话,让来年幸福安康。
2.家里全面打扫卫生
年底之前大扫除,不留死角,打扫得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
卫生打扫完毕后,就要剪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了。表达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3.洗 澡
小年这天,不管是大人小孩,均要沐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寓意“去旧(垢)迎新”。
4.吃饺子、粽子、年糕等
这一天是为灶神送行,北方过小年“饺子”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主食。因饺子形似元宝,吃饺子寓意“留福招吉、财源茂盛”。
而有的地区,会吃年糕或粽子,寓意“年年高(糕)或“年年高中”。
5.备 年 货
小年距新年只有六七天了,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正式备年货。
二.小年禁忌
蒸出的花馍不送人因为所蒸的花馍是祭灶神之用的,故不得送人。另一说法是“因蒸的花馍是蒸了之后,体积才会增多”,寓意“财富增(蒸)多”,若将馍送人会影响来年的财运。
2.忌 宰 杀
在湖北某些地方,小年这天是不能杀生的。鸡鸭鹅等若需宰杀,一般会提前或者推后。
3.忌讨债或赊欠
民间人们认为,小年不能讨债,否则就意味着自己一年到头都在讨债的路上忙碌着。
这一天,千万不要赊欠。不然的话,就意味着一年到头均在赊欠账之中。
4.忌 捣 蒜
河南部分地区,忌讳小年捣蒜,传说会将自家“捣穷”。这种说法虽无什么科学依据,但为了获得一个好兆头,这一天不妨注意一下。
5.女人不祭灶
传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法,所以,祭拜灶王爷只能由男人参与,女性不得参加此活动。这里隐藏着的道理是“若女人祭拜灶王爷,会扰乱灶神的心智”,所以,不让女性参与也出于这一点。
这两天就是传统的小年,通常来说,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虽然说是小年,但也算是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作“灶神节”、“祭灶日”,而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在晚上进行的祭灶。
正因为祭灶活动,小年也被称作是小年夜,人们将小年这天称作是年的开始,因为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所以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其实也并非全国都一样的。
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对于火源就十分重视,在家庭当中,也有拜火风俗。
灶,造也,人们觉得这是创造食物的地方,在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灶神是执掌灶火与饮食的神祇,其实是很重要的神。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灶神也成为了纠察人间善恶的神。
从晋朝开始,就出现了灶王爷每年过年之前,前往上天汇报工作的传说,人们为了让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
不过,在灶王传说出现之前,先秦的商周,就已出现祭灶传统,而且还是当时朝廷正式祭祀的五种大规模祭典之一。
为了让灶王上天说好话,人们就用蜜糖将灶神的嘴巴涂上,由此形成传统。
不过对于灶王到底是什么人,至今都没有定论,而且更加神奇的是,传统家庭的厨房都是女子的活动场所,但是以前的祭灶,却不允许家中的女子参加。
最早过小年的风俗记载,出现在汉朝的《四民月令》当中,人们在这一天向师长敬酒,那时候小年也并非被当成是正式的单独节日。
直到宋代开始,人们才将腊月二十四作为小年夜,这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年。
而且从宋朝到明朝,小年的时间都是明确的,不管在什么样的记载当中,小年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四,直到清代雍正时期,出现了腊月二十三的说法。
因为当时满洲皇帝在这一天进行腊祭,顺带祭祀灶神,由此推广开来。
民间过小年的主要风俗,主要就是祭灶、打扫卫生、吃糖之类,有些地方觉得这一天吉祥,因此也会特意选在小年这天举行婚庆典礼,禁忌较少,也就是忌杀生、捣蒜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