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人文

古代几千年死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k8凯发

2022年06月16日 02:57:14190

中国自古至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数,英雄豪杰辈出,为什么只有唯一的以人为纪念的端午节作为法定的节日。

我认为主要是屈原的精神和气节以及他对祖国诗词文化的杰出贡献这三个主要原因。

一,屈原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

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作为楚国的闾阁大夫,身居要职,为楚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岀谋献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楚王在听进小人谗言后,把屈原罢官流放后,屈原却没有背叛自已的国家而投靠他国,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象屈原这样的人才,多少国家求之不得,但屈原在自己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却一如既往热爱已的祖国。在得知自已的国家被秦国攻陷后,屈原含寃自投汩罗江,这种爱国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的。

二,屈原的气节

屈原作为楚国大夫,为楚国人民能过上好的生活,不断向楚王提岀自已的看法和意见,在遭到楚王否决后,仍然坚持不断进言,表现了屈原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气节,在罢官流放的日子里,屈原不妥协,不自暴,不投敌,表现了屈原高风亮节。

三,屈原的诗词文化成就,屈原作为哪个时代的诗人,创作了很多诗词,开创了诗词的新时代,其中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更有划时代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而求索。屈原对诗词的探索和贡献是当时那个时代没人能比的。

由于屈原对古代诗词的伟大贡献,一九五三年,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杰岀文人之一。

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的精神得到了全民族的认可。我们怀念屈原,是为了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气节,我们把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的节日,就是为了全国人民在纪念和怀念屈原时,发扬屈原精神,振兴中华!

中国传统节日除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寒食节,纪念的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臣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为躲避祸乱,带着几位家臣在外流亡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在路过卫国时,被卫侯卫毁拒之门外。

重耳绝粮,差一点儿饿死,介子推暗中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和着野菜煮成汤给重耳吃,重耳这才捡回一条命。

当时重耳一文不名,朝不保夕,介子推只是出于忠诚才这样做的,绝没有投机的意图。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鼎力扶持下回到晋国,登上晋国国王的宝座,开始册封那些与他共患难的群臣,直到此时才发现,那个割肉啖君的介子推,竟然在晋文公复位后已经悄然离去。

介子推回到家,对年迈的母亲说:主公得以复国,那是上天的保佑。我没有办法像其他臣子那样贪天之功(成语贪天之功的来历),所以就此归隐。

介子推母亲有些不甘心的说:“你高风亮节,视功名富贵为粪土,可你毕竟与重耳有君臣之名,临行也该和他辞行才好”。

介子推道:“既然决意归隐,再去辞行就有邀功之嫌”。

他母亲见儿子去意已决,只得随介子推回到定阳(山西介休)绵山隐居。

介子推走后,他的好朋友解张打抱不平,在晋文公的宫门前留书: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晋文公见到解张的留言后,羞愧难当,连夜率领群臣来到绵山,但始终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

有一个叫魏犨(音丑)的大臣,出了一个馊主意,从三个方向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此时正值晚春时节,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母子出现。

大火熄灭后,晋文公依旧不死心,发誓要一定要找到介子推,派重兵继续搜山,几天后,士兵们终于在后山的山谷中发现了介子推背负着母亲,靠在一棵柳树旁,尸体已经烧焦了。

晋文公在介子推母子的尸体旁放声痛哭,悔恨不已。

晋文公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把介子推老家命名为旌介村,故乡定阳改名为介休,他隐居的绵山改名为介山,隐居的山洞修建介公祠(1942年被日军烧毁)。

除此之外,晋文公还把烧焦的柳树做成木屐,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听到木屐发出的声音,就悲恸万分的呼道:悲哉,足下!后来人们将最忠诚,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火焚绵山时,正是清明节的前三天,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全国从那天开始一个月内不得举火做饭,只能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第二年清明节,也就是绵山大火熄灭的那一天,晋文公率群臣又一次来到介山,发现去年被烧死的柳树发出新芽。晋文公认为这是介子推显灵,便将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还要晋国百姓家家户户门前插上柳枝,为介子推招魂,这也是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曹操认为长达一个月的寒食节太影响民众的生活,发布《明罚令》,规定寒食节缩短为三天。宋代以后,蒙古人命令寒食节缩短为一天,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太近,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