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习俗

五、六十年代,农村过春节都吃些什么?-k8凯发

2022年08月05日 10:51:0080

我虽然不知道,但父母常说,五、六十年代,农村过春节吃的才叫浓浓年味,现在春节吃的充其量只是节假日到酒店吃一顿。父母说那时春节吃,才叫好吃,有滋味、有仪式感和期待感。生产队过年杀土猪,每家分几斤肉,炖一锅肉里面加部份白萝卜切与肉大小一致,用春桃(食用红)染成与瘦肉一样,屋子里溢满肉香,漂蕩门外。那时猪肉不是用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加工饲料养,特别有味道!

蒸笼里一笹红团,过年家家必做,糯米红皮馅用绿豆加糖,面皮都印有吉祥图案,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孩子们拿红团,蹦蹦跳跳叫喳喳,那才叫过年。

还有过年吃光饼成最好美味,光饼全名叫戚继光饼,简称为光饼是老百姓为抗倭戚家军做的干粮。光饼是圆是四角我们现在都不知道。父亲说,光饼圆圆,家家团圆。那时生活差些,但吃出难忘滋味。过年吃饼,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追念抗倭先贤和戚继光将士,感受我们从那里来,往那里去。

一盘光饼摆桌上,父亲说,禁不住偷偷咬一口。我想:那一口是年的期盼,心的向往,内心充盈的新年,不仅仅吃光饼,而是感恩抗倭先烈们让我们生命瓜迭绵绵,绵延不绝。让抗倭干粮仿真,体味历史。让代代有感恩有情义,有家仇有国恨;感念先烈带来平安年,春节饭。过年吃圆圆饼最有意义,也是人世间最大真实。

我们的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开席第一道菜是闷豆腐,父亲对特色食物情有独钟,那时虽没有大鱼大肉,但花蛤熬出浓汤混合碎炒花生米,闷出豆腐吃不油渍填饱。五、六十年代家乡海鲜便宜,有特色海蛎煎、炝蛏、凉伴海哲头、土笋冻,正宗风味美食,虽欲罢不能,吃饱闷豆腐,吃一二口用眼睛看。

初一和初五,是一定要吃面,本地方言面和命是谐音,也叫妈祖面,土特产线面细长柔韧,吃光碗面海蛎煎、荔枝肉、紫菜絲,吃得不剩碗底,这才意味着又长了一岁,添福添寿,这碗长寿面春节必吃。

父亲的五、六十年代春节都吃这些难以割舍别样的风味,在氤氲热气中赏年味,庆团圆年,求平安福。

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最有发言权。除夕夜能吃一顿饺子。大年初一能吃上白面馒头,如果家中养猪了,能吃上白菜猪肉粉条。一直到初三每顿都能吃上馒头。六十年代腊月未每家还能炸点鱼,罗卜丝丸子,以及炸点面麻花等,整个正月十五前都能吃的很好。

如果平常主要吃大饼子,地瓜为主食,平时很少吃肉。供应制是60年代三年困难的时候逐步制定的,一直到改革开放才逐步取消的。

现在的生活水平和过去比真是提高了很多的!知足常乐吧!

你喜欢湖南吗?

我是湖南人吗?但我喜欢湖南,热爱湖南,为什么我会问自己是湖南人吗?我的父母都是湖南人,我也是湖南出的,在我八岁那年,父母亲带着我和弟弟搬到了江西,童年在江西并不好过,江西的小孩欺负我们外地迁去的人,在学校上学时,有个男生说,他们本地人是庙主老爷,我们外地人是叫花子。小时候对家乡己经有印象了,心里发誓长大一定要回到湖南老家,长大成人以后,我真的又回老家了,并且嫁回湖南了,但在湖南也有人叫我江西老表,说我是江西人。但不管我是江西人还是湖南人,我就是喜欢湖南。因为她是我的故乡。

湖湘咏

入云堂2018年即兴原创,2022年修改。

北鸟九头,东接赣壤。

黔渝相连,共融两广。

湘水湘山,绝妙风光。

张家有界,举世无双。

洞庭波阔,鱼米之乡。

橘子洲头,中流担当。

爱晚亭边,书声绕梁。

南岳香火,梵音悠扬。

岳阳有楼,千古文章。

惟楚有才,崇德履常。

湘人多能,处处争强。

伟人故里,举世瞻仰。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翰墨惊天,怀素欧阳。

涤生国藩,励精图强。

开疆平乱,左公宗棠。

宝地湖南,锦绣潇湘。

神农泽祐,万福无疆。

我乃苏人,粗鄙无长。

随拈随咏,此乐徜徉。

入云谓谁?树华姓杨。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