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汉代以降,人们就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战相持阶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屈原的爱国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录。
宋颖认为,端午节本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起,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端午节逐渐与屈原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日期、风俗、由来?
端午节日期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风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的风俗,您还记得哪些?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我的儿童时代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物资馈乏,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没有保障,而端午节是一年除春节之后又一个能改善生活的时候。
当年家里有八口人,靠父亲挣工资很难养活一家人,母亲在家除了带着我们六个孩子读书生活外,还饲养了鸡鸭和生猪,除了过年杀一口猪改善生活外,平时鸡下蛋我们是吃不着的,虽然当时每斤鸡蛋仅0.6元,但母亲还是舍不得给我们吃,要拿到供销社换回零钱为我们买书本用。只有在端午节这一天,母亲才能打上十几个鸡蛋,加了满满的一盆水,上锅蒸鸡蛋糕给我们喝。
那时候家里饲养的生猪不像现在喂粮食,而是送到村里由放牧员统一放牧。母亲却要在端午节这一天煮上几个鸡蛋送给放牧员,为的是感谢放牧员辛苦劳作。我们从中也学到了知恩图报的道理。
如今生活好了,人们不仅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南方还要开展龙舟赛,北方还要挂葫芦,打荷包蛋吃混饨。当然,我们还要给亲人和朋友们送去美好的祝福。
现在,提前为大家祝福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