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不是彝族。火把节是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阿昌族也是其中之一,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家畜兴旺,阿昌族火把节是在每年的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庆祝,节日期间要杀猪宰牛来祭祀,跟其他的阿昌族传统节日一样,阿昌族火把节也是很隆重的。
阿昌族火把节
阿昌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主要是居住在云南省境内,是云南境内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主要是依靠农业,她的手工业也是很发达的,尤其是擅长打制长刀。阿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歌谣、古时、传说等都非常丰富,也有众多传统节日。阿昌族火把节也是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在六月二十四日,阿昌族的家家户户都要做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享,晚上点燃火把在村寨中游动。
提到火把节,就不得不说火了,火把节就是一种古老的火崇拜,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记忆,在中国的历法中有一种叫做火历的记录方法,现在中国的北方还有一些地区采用这种历法,这是一种十月历的记录。实际上我们发现,火把节的庆祝都有一个这样的特点,就是会杀猪宰羊、斗牛,每到会把人人们都会回忆刀耕火种时期的农耕状况,都是对于五谷丰登的一种美好的祝愿。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写一篇关于阿昌族民风民俗的作文节日风俗由来600字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
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阿昌族的小伙子在娶亲的时候,要请两个手脚麻利,动作敏捷的陪郎帮着撑雨伞。因为当新郎要进姑娘家的堂屋时,新娘寨子的年轻姑娘们都要从廊檐两旁向他泼清水,如果新郎被淋湿了,就会被人看不起;如果新郎滴水未沾,连陪郎也会得意骄傲。
据说,这伞是保护新郎免遭伤害的工具。在很久以前,有个阿昌族的小妹妹叫腊咪,在她六七岁时父母双亡,靠着哥哥过日子。十六岁时,两个哥哥分家,她便跟大哥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外寨一家叫腊纳的来向腊咪的哥哥提亲。因为要娶腊咪的这个小伙子平时娇生惯养,脾气不好,甚至连开销都不会算。为了能娶到腊咪,腊纳家的财礼给得十分丰厚,兄弟俩一算,除了办嫁妆外还能剩下一些用,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腊咪看不上这个小伙子,她喜欢一个叫腊舍的年轻人。一次对歌后,俩人交换了定情物,并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日子。腊咪的两个哥哥知道腊舍把妹妹拐走了,而且腊舍家也送齐了财礼,心里很不情愿。两个嫂子见腊咪找了这样一个标致能干的小伙子也很嫉妒,就火上浇油,于是兄弟俩就想害死腊舍。
认亲的那天,天还很早,腊舍就到了腊咪的寨子。但腊咪的两个哥哥不让他进门,说腊舍是晚上把人领走的,天黑了才能让他进家门。
好容易等到天黑下来,腊舍的伙伴放着鞭炮,吹着唢呐,热热闹闹地进了腊咪家,腊舍高高兴兴地走上坷头,正想拱手作揖,突然几盆冷水从廊檐两旁劈头盖脑地泼下来,只见眼前闪来两条白光,腊舍一声惨叫就倒下了。腊咪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把自己勒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障新郎的人身安全,就在新郎到达新娘家门口时撑起伞来遮住新郎,叫做:伞护新郎保全身。因此,这种特殊用处的伞实际是阿昌族新郎的护身符。
丧葬
阿昌族行土葬。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须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于寨外者,忌抬回寨内。人死后殓棺时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死者可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但忌带金属物,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
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彻夜诵经,敲锣奏哀乐,高唱孝歌。出殡后,禁忌动锣、抬丧棒等,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