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在那个时候肯定是明朝人。永乐九年的时候,朱棣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这是在这片地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它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其中包括了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只是这些游牧民族与中原的社会制度不同,他们部落基本上属于自治状态,部落酋长和首领也实行世袭制。明朝驻扎官员和军队的目的主要是防范这些游牧民族联合起来进行起义,同时暗中瓦解团结的势力,以求能长治久安。朱棣曾称这部分地区为锁钥之地,也就是非常重要,在军事有决定胜负之地。故当时的女真属于明朝人,而且还应该是在高压管制之下!
东北地区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①上古时期,舜帝把中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山,即祭祖之地,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
②武王灭商后,箕子在辽西建立箕子侯国(箕子朝鲜),周朝典籍明确记载“肃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与东北的关系即东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③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④唐朝时间,灭高句丽统一了东北全境;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接受唐朝册封。
⑤明朝时期,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在今俄罗斯境内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女真人肯定算明朝人。①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纳哈出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②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
③1403年,建州女真族首领,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明成祖朱棣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让二人为指挥使。阿哈出被赐名李承善,猛哥帖木儿后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
④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明朝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
⑤1442年,“建州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⑥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首任指挥使。
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解释?
原创
为其像从,
而用之伴,
如之何棋,
斯民而亡。
木俏土俑,
陪葬豕冢,
制作俑像,
用之殉葬。
民有饥首,
野有饿莩,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秦公大墓,
殉葬多人,
残忍野蛮,
毛骨悚然。
谢谢悟空,
邀请问题。
这是个细思极恐的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分开两部分解释。
第一部分“始作俑者”说的用陶俑来殉葬,始作就是说的第一个这么做的人。
“其无后乎?”说的意思就是“难道他没有子孙后代吗?”
如果合起来就是“第一个用陶俑来殉葬的人,其难道没有后代吗?”,单纯的这样解读是很容易产生误解,让人觉得孔子是在说你用陶俑糊弄祖先,应该用活人。这样解释是不对的,所以理解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对话环境和历史来理解。
“始作俑者”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时候的引用,孟子引用的就是孔子的这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是在告诫梁惠王,用人形的陶勇陪葬都让人深恶痛绝,更应该体谅百姓,实行仁政。因为即使是人形的陶勇,也是遵循奴隶社会用活人陪葬的风俗而来,用人形陶俑说明还是崇拜活人陪葬,是要被杜绝的。
奴隶社会,中国古代商朝就盛行“人殉”,用活人陪葬,有钱有势的用活人,无权无势的奴隶或者平民就“束草为人”用草扎的人代替活人,周代之后推行仁政,改用陶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社会进步。后世哪怕是暴君秦始皇也用的是陶俑而不是活人。
而很多人误解孔子觉得这是骂人的,其中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意思是说原来孔子主张“束草为人”,而不赞成用俑,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可能用活人来殉葬了。
其实大家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在《论语》里面经常骂人的,比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骂人的很多,但是没有一例是以“乎”结尾的,倒是带有“乎”的句子有很多,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
这就可以理解孔子说的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达的是对第一个用陶俑陪葬这个做法之人的肯定。孔子认为对这种改活人为陶俑做法是对的,那些用活人陪葬的才应该断子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