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得不清楚,古代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上下几千年,你指的是什么时候?
有人想回到古代生活,你想吗?古代黑暗统治,科技落后,人民生活极其困苦,衣食住行,通讯,样样不行,有什么可响往的吗?有的人不满足现状,可是再怎么说古代也比不了当代。我倒想看看都有谁想回到奴隶社会,有谁想回到封建社会!
至于有些古代优秀文化,生活习俗,那是属于民族文化,是传承发展问题,与回到古代生活格格不入,完全是两码事。
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倒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如今我们已经是世界笫二大经济体,是几千年历史最辉煌时代。竟有人提出回到古代,实在是让人不可理解。但人各有志,有人想回古代没人拦着,请便!
有。
在14亿中国人中:
①有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
②有向往改革开放前生活的;
③有向往中国历史上所经历过的任一一个时代的生活的。
历史越悠久,发展的包袱越沉重。
缅甸定都仰光已经150年时间,后来为何要迁往闭塞荒凉的内比都?
缅甸现在的首都是内比都(原名彬马那),自2005年从仰光迁过来,已经有十多年了。内比都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比不了仰光,但缅甸政府还是毅然决然地在2005年将首都迁到了更北边的内比都。
其实在缅甸联邦共和国建国之前,缅甸的贡榜王朝就在仰光这里定都了。仰光市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高达761万,而且仰光三面环水,是内外海陆交通的总枢纽。因此,仰光是缅甸国内第一大城市,集中了全国多数富豪和商业公司。可以说,在十分贫穷的缅甸国内找不出第二个像仰光这样发达的城市。
此外,仰光所在的伊诺瓦底三角洲地势平坦,周边土地肥沃,特别适合农业生产,也是缅甸重要的产粮区。如果说非要挑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仰光的地理位置是在太过于偏南方。
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突然下令迁都到仰光北方400公里的彬马那市,并在第二年将彬马那市的名字改为内比都市,意为首都所在地。
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荒凉封闭,人口还不到一百万人,是缅甸第三大城市,根本比不了七百多万人口的仰光市。
(缅甸新首都内比都naypyidaw)
新首都内比都市距离原首都仰光市约400公里远,虽然十分荒凉而且人口稀少,但是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战略位置重要。内比都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周围都是丛林山区,十分安全。
人口虽然很少,但新首都内比都的面积比前首都仰光足足大了9倍,城市扩建潜力大,适合作为行政中心。而仰光虽然繁华,但城市已经十分拥挤,只适合作为经济中心。
前面我们还说了,仰光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地理位置太偏南方,它位于缅甸国土的南端,对国土中部、北部的控制能力很弱。
而且,时至今日缅甸也没有实现国家统一。在缅北的高山和丛林地区,还有克钦独立军、克钦自卫军、北掸邦军、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这样的少数民族割据力量存在。
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只能占到总人口的68%左右,其他的部分全部是少数民族,他们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关系很差,甚至举兵造反,比如佤邦联合军是佤族武装,果敢同盟军是果敢族武装,克钦独立军是克钦族武装,掸东同盟军是傣族武装。
在缅甸的三大城市中,第一是仰光市,第二是曼德勒市,第三是内比都市。仰光的位置太靠南方,辐射不了中北部,而曼德勒太靠近北方,不太安全,只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内比都是不二之选。因此,缅甸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中北部国土和少数民族的控制,宁愿放弃已经建都150多年(从贡榜王朝开始)的繁华的仰光市,也要迁都到荒凉的内比都去,也是出于良苦用心。
从185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开始(1885年后成为殖民地),仰光便成为该国的都城和经济、文化中心。等到缅甸在1948年独立建国后,仰光依旧保持着自己重要的地位,并在1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终成为一个拥有761万人口、商业兴旺、文化昌盛的大都市,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相当高。
然而在2005年11月4日,在事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军政府(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外长吴貌敏向国际社会宣布:缅甸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并分三阶段完成这个目标。次年,彬马那正式改名为内比都(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那么问题来了,缅甸为何要舍弃富庶繁华的都城仰光,而迁往名不见经传的内比都?
缅甸迁都内比都,看似是“心血来潮”,其实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首要原因,无疑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量。原来,自从丹瑞军政府在1988年上台以来,因为公然推翻大选结果并软禁昂山素季,由此遭到美国和欧盟的强烈批评和经济制裁。2005年初,美国将缅甸定性为“暴政前哨”,并斥责其为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毒瘤”,如此充满敌意的指责,让缅甸担心自己会步阿富汗、伊拉克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
正因如此,军政府出于军事防御方面的考量,认为仰光靠近大海、地势平坦,没有任何战略防卫纵深,极易成为海上和空中打击目标,已不适合再做首都。反观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控遏上、下缅甸间的交通要道,极具战略意义。并且,内比都背靠大后方,四周山峦叠嶂,拥有3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处在可攻可守的绝佳位置上,对于抵御外敌入侵,实在是“不二之选”。
缅甸迁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打击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毒枭组织。自从独立建国以来,包括掸族、钦族、克伦族、卡雅族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为了争取自治地位、改善生存条件,纷纷组建军事力量,依托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条件,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对抗,成为影响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难题。除此之外,盘踞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金三角”地区的毒枭组织,也是令军政府极为头疼的因素。
若想完成消灭抵抗武装及毒枭组织的目标,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坐镇中央、控制全国的大本营。然而仰光地处南部沿海地区,距离缅北地区过远,不能有效地对当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观内比都,位置靠近缅甸中央位置,迁都至此后,完全能够将军事力量迅速地投送到国内各个位置,尤其是让政府视为心腹大患的缅北,对于控制和打击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铲除毒枭组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缅甸迁都的第三点考量,在于仰光乃是英国殖民当局确立的都城,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志(在此之前,缅甸的都城是曼德勒),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反观内比都,则是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重要基地,选择在此地建都,可以呼唤起百姓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以便共同保护、建设国家。
除此之外,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虽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但处在地震带上,屡遭地震和海啸的破坏(1930年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近乎摧毁整个仰光),“风水”很不好。正因如此,颇为迷信的军政府(缅甸是佛教国家),便通过占卜的方式,最终选定内比都这块“风水宝地”。虽然这个原因看似荒诞,但考虑到缅甸历代王朝都有依据占卜结果来定都、迁都的传统,军政府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除以上四点外,缅甸迁都内比都还有其他次要原因,在此不做详细展开。总之,仰光在成为缅甸的首都整整150年后被“抛弃”,由内比都取而代之。如今,内比都的建设已经持续15个年头,但由于工程量浩大,再加上缅甸财政吃紧,直到今天依然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有关教育、医疗、商业、交通以及生活娱乐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很少,远未形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功能,这或许就是匆忙迁都所带来的“副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