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是一种“泛文化”上的历史概念,其实一般来说,“古道”都会加上一些限定词,比如千年古道、百年古道、丝路古道等等诸如此类。
下面,我来细谈一下关于“古道”的故事。
一、古道一词的来历
《古道歇棚记》有这样的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大意是说,但凡称得上古道的,都是贯穿古今运往行来的“路”,也就是经由人类文明所形成的有一定历史的“足迹”。
可以说,如此的理解,主要是在“古道”字面上的含义。
二、古道一词的引申
古道、古道,古代之道。这里的“古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在汉桓宽 《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唐韩愈 《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宋文天祥 《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此乃借助于古道所引申的含义,也就是把通过人类发展所形成的有一定历史文明传承的学术思想等,归纳在“道”的范畴,也蕴含着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的内涵。
三、哪些路,称得上“古道”
遍布神州大地,可以说堪称古道之地有千百处之多。其中,我如下列举几个最负盛名的古道:
京西古道:位于北京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它们虽显出来残败的颓相,风情古韵犹在。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
楼兰古道,出敦煌过玉门关、阳关,就走进了茫茫大漠戈壁。丝绸之路上,最难走的是楼兰古道,静静地躺在那个死寂的世界中。
梅岭古道,即五岭之东者大庾岭山脉的古代要塞部位(庾岭)。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
秦岭古道,西安境内的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
湘粤古道,连接湖南与广东二省,南起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水牛湾,北至湖南省郴州市郴州裕后街。
萧绍古道,也叫山阴古道或湖进古道,以前进化、临浦人进城(绍兴),是从进化翻坎坡岭到夏履莲东村,再从马家池翻古城岭,下湖塘坐船到绍兴。
……
所以,综上所述,古道,既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交通要塞,也是文化思想上的古今传承之道。
《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也指源于古代的信实淳厚的道德风尚,民间百工之事。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千年以上的古代道路可以称之为古道。中国历史有十条著名的古道。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现在的绸之路上,依然残存着乌孙、夏特、白水涧、车师四条古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民间称为蹚古道,川藏线是其一部分)、滇藏等三条主要路线,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三、秦岭古道。西安境内的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远在商周以前,山间已出现沟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周秦汉唐千余年间,秦岭驿道作为首都长安联结南方诸省的战略通道,在古代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遗留蕴涵丰富的历史积淀。包括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蓝武道等古道。
四、商於古道。商於古道,为古代的军事、政治、商贾之道,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古道由陕西省商洛市(古时亦称上洛郡、上洛侯国、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
五、徽杭古道。徽杭古道 ,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1],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50余千米。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六、京西古道。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七、梅关古道。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南雄约30千米的梅岭顶部,横跨大庾岭(又称梅岭),因此古称大庾岭路。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唐代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驿道。宋嘉佑八年,大庾岭路进行重修及扩建,关楼上南北面各刻有南粤雄关及岭南第一关,此后称之为梅关古道。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八、太行八陉。太行八陉,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九、甲桑古道。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纪末,第32代赞普朗日松赞从雅砻部落迁移到甲玛沟时途经之路,是连接前、后藏唯一的重要战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圣雅砻的必走之路。
十、唐蕃古道。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