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在节日方面汉族的风俗传统可谓多姿多彩,丰富异常。春节守岁、舞狮,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等这些风俗习惯体现在汉族的各个节日当中,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不同的风俗习惯。

1、清明节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风俗,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风俗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春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是除夕夜守岁,过节舞龙舞狮等活动。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4、端午节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赛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风俗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5、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风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族有哪些节日?
中国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
中国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又称为过年,是中国汉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传统上认为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还有说法是如果人日这一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汉族的传统节日——人日。
人日的历史演变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这两句诗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是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人日的传统习俗
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
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既然是人的生日,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捞鱼生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有点类似今天的吃生鱼片。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