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而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特征的节日。我的家位于温州永嘉楠溪江畔,现在我让来说说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我们先从腊月说起。腊月初开始,温州百姓就已为过年做准备,直至除夕。 “掸新”——用普通话说也就是大扫除——寓意着辞旧迎新。房子里里外外都被清理了一遍,家里的所有能够移动的东西都被翻了出来,那些常用的或者不常用的的东西,全部都拿出来清洗一遍,放在院子里晾晒着。其中甚至有些东西是去年掸新的时候洗过之后,就再也没用过的,但依然每年都翻出来洗,洗完之后再收起来,下一年掸新的时候再拿出来。即便家里面每天都打扫的一尘不染的,但这几天依然要折腾一翻,似乎不如此便过不得年似的。
购年货。每至腊月,家家户户忙于添购各种食品、衣服、用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准备新衣服,从内到外、上到下,甚至到发饰,到大年初一穿,就图一个“新”字。
捣年糕。按照我们的习俗,年糕是绝对少不了的。我们的年糕有两种,一种便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那种不含糖的,用我们的方言念出来就叫做“水晶糕”,另一种是含糖的称“糖糕”。自十二月半起,民间开始捣米糕。糖糕由木印板印成各种图像,也有制成元宝状。大型糖糕元宝,重数斤,上插银花摆设于中堂。有些人家制成松糕和炊糕等。 水晶糕是可以用机器压制出来的,在镇里面有专门的地方经营这种业务,只要把米送过去就行了,而糖年糕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糯米粉和粳米粉要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否则不是太软就是太硬,都不容易做成各种形状的,然后把事先熬成汤的砂糖加入。砂糖的比例也要适宜,这样做出来的年糕颜色才好看。和好的粉要放在一个甑子里蒸,粉要一层一层地加进去,否则不容易熟。蒸熟的粉被倒进一个石臼里,趁热用一个干净的石杵边捣边翻动。捣好之后的粉团才被用来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直接用模板来印制的,也可以用手工来制作。我最喜欢的是做成元宝的形状,老家有俗语,叫“元宝放门台,好运滚滚来”。
送灶神。腊月廿四晚上,各家送灶神上天,是夜也称“小年夜”。送灶神时,在灶头放水果、糕点与麦芽糖,“请灶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麦芽糖是必备供品,说灶神嘴被粘住,不会说人家坏话。祭后糖果分给儿童。
过年之前还要进行冬祭。先祭天,在院子里放一张小桌子,摆上几样祭品,点上一柱香,朝天空默祷几分钟便完成了整个仪式。再祭神,要把祭品挑到庙里去;最后祭祖,祭品摆放于祖宗灵前,仪式过程不变。我不知道这种习俗是从何而来,只知道每年都要祭一次。但我很喜欢这样的习俗,因为不管是老天、神仙还是祖先都只是看看、闻闻那些祭品而已,最终它们都得到我的肚子里来。
分岁·守岁·压岁。农历岁末,俗称“三十日”,我们没有包饺子的习惯,也没有守岁的风俗。我们吃“分岁酒”。其实分岁酒不一定要在除夕夜吃的,因为我们的习惯是吃分岁酒的时候要请族里的长辈一起过来,所以每家只好在时间上错开。在外的温州人亦回乡与家人团聚,吃分岁酒,即年夜饭。分岁酒酒席上,有芋头、鱼(都含“有余”意)、年糕;十冷盆盛于红高脚碗内,表示“十全”。但除夕夜有一项活动是一定少不了的,那就是点“压岁灯”。压岁灯其实就是小蜡烛,插在切成块状的萝卜上。小蜡烛一支一支地点着,我和妹妹就一支一支地争着拿出去。每个房间里都要点一盏,门口要点,院子里要点,厕所里要点,甚至碗橱里、水缸里都要点。点完压岁灯之后,最激动人心的节目就要开始了。父母拿出一叠崭新的钞票——那是他们早已准备好的——依次分发到我们兄妹的手里。纳福避邪、晚间全家大小围坐灯前,谈笑嬉戏以“守岁”。至午夜放“关门炮”。现在电视机普及,温州人的守岁改为观赏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正月里。初一清晨,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同辈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
新年酒。春节间,温州有的人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
温州农村还有“送元宝”的习俗,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如“元宝进道坦———好!”“金银满上间———好!”温州有谚语“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即指此习俗。
划龙船。据清道光年间《永嘉风闻录》记载:"永嘉南塘等处,于元宵节有滚灯之举,削竹为首,粘纸为龙,头之大者至数十抱,儿童追逐其下,状甚可爱。薄暮上灯,光彩焕发,亦颇有可观处。"南塘大龙,龙身三丈多高,长二丈光景,身内点灯,外面又挂着各种戏曲中的人物和虫鱼鸟兽的彩灯,这些灯制作精巧,生动雅致,因龙头方广高大,不能进屋,一般在院子里或马路上进行。其龙灯头巨充庭,身长二余丈,扛者百余人,一户接一户的划过,要连续数日。有诗云:"篝车岁岁乐丰收,竹马儿童竟笑讴,擎出光明灯万盏,河乡争赛大龙头。"此外,还有唱“龙船”,基本格式是一个人做在椅子上,自唱词自伴奏。右手拿着“双槌”,左手护着“沱锣”和“单皮”,作为开锣,接着唱四句唐诗,作为开头白,然后唱正文。演唱的主要词文都是七言韵文,故事诗、传说等还有对该户主人的祝福唱词。 这样,热热闹闹的春节基本结束,人们又开始新的希望,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