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心中自有一股春意与豪气:一座曾经东西南北七里三的古城,竟有东西南北四湖拱护:南湖已填没,北湖已趋于无,如今拥有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随着城市发展,东湖西湖由郊野而中心,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激活城市激情、灵性、朝气。
在天门人看来,就其人文底蕴,其东湖远超武汉东湖:明代文学“竟陵派”在此地形成;而在唐代时西湖诞生了世界首部《茶经》,作者茶圣陆羽就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不逊于杭州西湖。
天门东湖西湖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
《禹贡》载:夏禹“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蹋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清乾隆《天门县志》载:“三滔堤烀啪彻藕恿鳎属荆州之域,接天门河。”明末清初时期,连年水患不断。民国年间,更有水患加战乱,东湖一度沦为芦苇岗材和茅草丛生之地……
东湖景区的景区概况
东湖景区位于平湖市区东侧,总占地面积62.8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公顷。东湖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古时喻为“九龙港”,俯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环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林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是平湖市的城中湖。古诗赞曰:“九里湖光九里城,九川环碧霭烟生,支流远带群龙合,巨浸中开一槛平。”
东湖是“金平湖”的一颗璀璨明珠,古时原是陆地,在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由于地壳变动,地表塌陷成湖,名为当湖,晋隆安五年(401)改东武湖,又称东湖,雅名鹦鹉湖、鹉湖。
古时东湖“弄珠楼”是文化名士吟诗作画、品茗赏月的雅集地,在清代张云锦《东湖弄珠楼志》中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等著名学者诗人无数赞美东湖美景的诗篇;在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平湖十咏》、冯敏效《当湖十二咏》等诗中也都有“东湖十景”的赞美的佳句;可以说东湖景区历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闲游览的胜地。自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县后的明清五百年间,建园之风极为盛兴,东湖历经数百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诵读北宋科学家沈括游东湖留下的“柳色青天雨乍晴,鸭头细草绕提生。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犹喜乱花时入眼,可能万事顿忘情。无端景物相料理,屡欲颠狂兴不成”(见《永乐大典卷2262》)诗句时,依然可以读出作者对东湖的赞美,依然会被诗中描绘的诗情画意所吸引。
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发东湖区的决定》,并提出了“把东湖打造成精品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在原东湖十景的基础上规划开发建设新东湖八景,即:“南村书堆”、“含珠凝晖”、“鹉湖春色”、“九龙戏珠”、“西浦鱼罾”、“北原牧唱”、“案山晓翠”、“塔影垂虹”。
建成的东湖景区是集休闲、度假、运动、文化、观光于一体的江南水乡旅游胜地。调整规划后东湖景区建设总面积1.6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10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开发范围为环东湖核心部分,面积1500多亩(含水域面积728亩),即由“东湖八景”及周边的体育馆、图书馆、金王朝大酒店、东湖大酒店、胜地咖啡、半岛国际酒店等已建成旅游设施组成。二期开发范围为即将竣工的“东湖渔村”和正在建设中的“龙湫公园”。截至2004年,东湖景区一期工程完成,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
2007年2月14日东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