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美食

中国最好吃的是什么?-k8凯发

2023年03月20日 23:37:073

和大家分享一个夏季美食“凉拌米线(米粉)”的做法

三伏天吃上一碗清爽可口的米粉,那也太爽了!

具体做法如下:

备料:米粉适量(根据吃的人数定)、蒜、芝麻油、芝麻酱、麻油、盐、味精、白醋、白糖、辣椒油、白芝麻、小米辣、黄瓜、豆腐泡。

步骤:

1、将米粉用清水清洗打散,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用筷子可以夹断就好了(也可以过一会尝一下看看好没好,注意烫伤)

2、将蒜拍碎切成蒜末,小米辣切碎、黄瓜切成丝,豆腐泡放煮米线锅里煮一下捞出切两半后放一些白糖放一些辣椒油拌匀。

3、将适量芝麻酱兑入芝麻油和麻油搅拌开,加入温水继续搅拌至无颗粒,加入盐,味精,白糖,白醋,糖和醋比例1:1。

4、将煮好的米线过凉水后放入空碗中,摆上黄瓜丝、小米辣、白芝麻、蒜末、摆一圈豆腐泡。

5、淋入做好的芝麻酱汁,再淋入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清爽可口的凉拌米线就做好了!

本方法试吃视频已经发布,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视频!

下图就是我做的了,仅供参考!

中国菜的发展简史?

1、烹调起源于火和盐的发现及利用

距今约170万年以前的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活,根本谈不上烹调技艺,后来考古学家发现距今2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人的遗址中有碳火的遗迹,那不是天然火灾后的遗存,而是先人自觉用火的记录。约两万年前,山顶洞人可能学会了摩擦生火,可以设想古人的熟食也是出于一种本能,当他们在捡拾了被森林火灾焚烧而死的野兽后,觉得熟肉较生肉更香,更易咀嚼,于是追求熟食而保留火种,开始由生食逐渐过渡到熟食,熟食的结果是营养成分更易为人吸收,有效地防止了多种疾病的侵害,促进大脑的进化,进一步增强了人征服自然的能力。

另外,大海退潮后经阳光照射,水分蒸发,海滩上留下的白色晶粒,也就是天然盐被古人发现,盐利用使得食物的味道起了质的变化。

火和盐是烹调之源。

从现存有限的文字记载来看,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有关饮食的内容还是不少的。在原始社会烹调所必须的主要条件已经具备了。

2、陶器、青铜器推进烹调的发展。

约1.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烹调技术又有了飞跃。这是因为随着陶器的发展,煮,熬,蒸等烹调法得以产生,加上最原始的烘烤,菜肴品种大大丰富了。进入夏朝以后,人类文明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铜鼎,铜刀的应用大大优越于陶器,它传热快,坚固耐用,铜刀的利刃又可随意切割原料,加上这时期动物油脂开始用于烹调,炸,煎,烙等烹调方法产生了,菜肴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起来。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除了象征着权力之外,它本身的作用就是用来煮食物的。

周代对前一时期的美食进行了归纳,最有名气的菜是“八珍“。《礼记:内则》所载,八珍为淳熬,淳母,炮豚和炮牂,捣珍,渍,糁,肝。

淳熬,是将肉酱煎熬之后,放在旱稻做成的饭上,然后再浇上油脂。

淳母,是将熬肉汤浇在用黍子做成的饭食上,再浇上油脂。

炮豚,炮牂是在乳猪和羊羔肚中塞进红枣,外表用芦草裹起来,再涂满黏土放在火上烤,随后除去泥再裹上米粉糊,放油中炸,然后取出切片,配上香料,装小鼎,隔水炖三天三夜,最后用酱醋调味食用。

捣珍是用牛,羊,麋,鹿,麇的脊肉,反复拍打,烧熟后把肉揉软。

渍是将新鲜牛羊肉按肌理切成博片,用香酒渍一夜,第二天取出食用,以酱醋调味。

熬是将鲜牛羊肉捶打后撒上剁碎的桂皮,生姜末和盐,烘熟备用,要吃带汁的,可加肉酱再煎,要吃干肉,经锤打就可食用。

糁是取等量牛羊猪肉,切碎,调味,与两倍的稻米混合烙熟。

肝,是用狗网油包狗肝放火上烤至焦而食。

当时用来烹调的原料已相当丰富,且对文献的粗略统计系有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六兽( 麋,鹿,熊,兔,野豕)六禽(雁,鹑,宴鸟,雉,鸠,鸽),调味品有盐,梅,酒,酱,醋,饴,蜜,葱,姜,桂椒,菜黄,甘草,苦菜等。谷物则有稻,菽,麦黍,梁,稷等。

3、铁器和油对烹调的贡献。

秦统一中国后,封建社会要素渐趋完备,统一的国家给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饮食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烹调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明显的标志是铁质炊具和植物油应用于烹调。

铁器较之铜器更耐高温,传热更快,青铜器大多比较粗笨,如鼎,外壁很厚,相对传热就慢,而铁器则轻巧多了,加上冶铁的原料取之交易,铁器很快就普及开来,并且用铁做的刀铲更薄更锋利,大大方便了原料的切割等。

植物油的来源更有保证,菜肴也因油脂的加入,变得更加美味可口,同时油使许多原先单一的烹调方法派生出了分支丰富了烹调的技法。

据统计,在这个时记得点集中出现的烹调方法有脯腊法,素食法,菹藏生菜法等。调味品,除了盐,酱,醋外,还有清酱,豆豉的。烹调工具的改革,烹调方法的增加。加上通过汉代的丝绸之路,又引进了一批“胡“字头的原料和种子。如胡瓜胡豆胡葱胡椒等,使得菜肴品种大为增加。

隋唐时期,炭被作为烹调的主要燃料,在这之前,烹调所用的主要燃料一直是以柴枯叶为主。炭优越于柴火,主要表现在容易掌握火候,火旺时,炭能提供持久的热量。这是一些抢火猴的烹调方法,如爆,涮等形成了菜肴脆嫩的特色。同时炭之余烬,又可以提供持久而恒定的热量,使一些运用慢火的炖,焖,熬之类的烹调方法形成菜肴酥烂软嫩的质感,而且碳火清洁卫生,一些烘烤的菜放碳火上加热,还可以避免烟火气。

这时期,烹调的原料更加丰富了,而且推崇珍奇。

隋唐之后,水陆交通日趋发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说杨贵妃为吃荔枝直接派人从岭南运到长安,而在一些名家的诗中,也常能见到熊掌,驼蹄,驼峰,蜂房,象鼻,发菜等珍奇原料。

同时,为便于运输,干制品,腌制品也日渐增多。

铁制工具还是食品雕刻逐渐兴盛起来,被用作提高宴饮档次的手段。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食品雕刻是从雕鸡蛋,酥油,蜜饯等开始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