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既然是民俗,就是被大众认可的传统现象,没必要讨论保留还是去除。如果是有正能量的一些习俗,大家认可、人心所向,你是去除不了的。还有一些阴暗的、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习俗,既使你不取缔,也会逐渐失去生存环境,被社会抛弃。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行成的比较稳定、并能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变化的,本身具有倾向于大众化发展的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特殊时期,民俗文化的变化相对滞后,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有人就认为一些民俗过时了、没用了,应该消这些民俗。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甚至是愚蠢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民俗也是人民大众精神信仰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想着怎么去引导它、改变它、从而利用它。而不是一刀切的消灭它。试想:一个失去了民俗的民族还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吗?还会有团结发展的活力吗?没有了民俗,也就失去了民间文化和民族灵魂。因此,弘扬和引导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有初一,十五不走亲的习俗,你们那有这个习俗吗?
有,有忌讳的依俗初一、十五都不走亲,特殊的例外,平常无事时,是有初一,十五不走亲,还总讳办红白事的。
阴历的初一,十五是月之朔望日,朔日不见月,望日月满,满则亏,因而有忌讳不走亲,不办红白事。过去人是对日月有崇拜有忌讳的,初一,十五是月的特殊日子,迷信的崇拜者,会常在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祈求天地日月神灵等保佑平安吉祥。
大自然奥秘无穷,过去科技知识缺乏,许多事解释不清,人多迷信,迷信天地日月,迷信自然,相信有神鬼,迷信有神灵主宰,因此有习成有不习惯与忌讳。现在人不同了,许多人有知识不那么迷信了,不那么讲究了,所以也不那么多忌讳了。初一十五也走亲办喜了。但还是有一些人仍然迷信,受旧习传统影响,还会初一十五烧香求神保佑,还会忌讳初一十五走亲访友办大事。
初一十五不走亲?这个是哪的习俗?
我们这没有这种习俗,安徽合肥,我们这边一年中只有半天不能走亲访友,这半天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上午,又叫鬼节,盂兰盆节,传说中七月十五,鬼门大开,百鬼夜行,是我们这边传统的鬼节,这一天的上午只能走前一年家中有亡故的人家里,吊唁亡人,而家中前一年没有死亡的人或者有死亡的人但是死亡时间在近半年的,是不能去串门的,如果去了,就代表你诅咒人家,是会被赶出门了,过了中午十二点,到了下午就没有这种限制了。
除了这个十五,其他月份的初一十五都可以走亲访友的,尤其是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是必须要走亲访友的,在我们乡下,大年初一的早上小孩子们都会拿个手提袋,挨家挨户的去拜年,然后主人家会给小孩子们的手提袋放上很多的糖果,有点类似西方的“不给糖就捣蛋”,大人们也会到长辈家给长辈拜年,中午不开火做饭,基本上都是是吃前一天年三十剩下的年夜饭,晚上的话就开始走亲戚了,像我家,每年年初一的晚上都是和隔壁的几个邻居去我家对门的一个老头老太太家里聚会。
除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正月初一是新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两个节日也都是走亲访友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小年轻们基本上都是不在自己家里,要么去爷爷奶奶家,要么在外公外婆家,反正都是吃团圆饭。
其他月份的初一十五也都是没有不走亲的这个习俗的,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习俗太多了,各地也是不同,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们这边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