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人文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是什么?-k8凯发

2022年07月24日 10:02:3130

第一,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聚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第二,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第三,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兼容并蓄。
第四,多样性,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儿有哪些特点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参考文献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贺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5] 张婕. 浅谈饮食与健康[j]. 技术与市场, 2009, (07) .
[6]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7]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
[8]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
[9] 时志中. 浅析“鱼文化”现象[j]. 中国钓鱼, 1995, (11) .
[10] 仓石厚子.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 现代日本经济, 1997, (06) .

通过你们学校局域网,在图书馆上中国知网来下载,一般可找到1994年及以后的资料,很简单的。试试吧,去年我的学生交了一篇文章,估计糅合了好几篇文献, 可惜是纸质的, 没发与你分享。自己试试吧,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怎么办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