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春节习俗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生活习俗、祭拜习俗和游艺习俗三大类。生活习俗主要有:冬节(也称过小年)食汤丸、酬神(对年初许下愿的神或请到家中供奉祈平安的神进行答谢)、祭灶(农历12月24日,送灶神等神明上天过年)、除夕迎春(大年夜围炉)、春节、迎神(正月初四)、年稼开、人日(正月初七食七样菜)、行彩桥、破门楼郑翁仔灯、元宵节、踏青(正月十六)等;祭拜习俗有:游神赛会、走老爷、举王爷、跳火堆、摆灶、赛猪羊、送香船祈平安、城隍庙会等;游艺习俗通常有:烟花火龙表演、锣鼓标旗游行、舞英歌、舞九鳄、舞鹤、金狮参拜、灯谜会猜、诗联征对等。
揭阳春节习俗,是潮汕民俗重要体现,记载了揭阳至整个潮汕地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揭阳古文明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揭阳人世代相传的纯朴、勤劳、智慧的精神面貌,连结了千百万遍布世界各地揭阳人的家乡情谊,尤其是海峡两岸的揭阳人更以在春节这一重大节日举行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纽带,有效地促进了两岸人民精神的团结。
揭阳过年风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