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顿节又名藏戏节,是西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说是吃酸奶子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六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拉萨有,在日喀则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拉萨,规模要小于拉萨。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死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三月份藏族有什么节日?
藏族主要节日有藏历元旦、正月十五、萨噶达瓦节等。
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
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除过藏历年外,每年藏历七月一日,要过“雪顿节”。雪顿节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
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在每年秋收以前要过“望果节”,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青海藏族人过年习俗?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忙碌过年。有意思的是,藏族人民过年无论是供奉的内容还是入口的食品,从用酥油和面粉炸“卡赛”到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上插着青稞穗的“竹素琪玛”五谷斗,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用上食物。这些食物在新年期间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含意。
12月29日的傍晚被称作“古突之夜”。不论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面疙瘩)。天黑时,全家依长幼次序就位坐定,开始聚吃“吐粑”。藏族称此为“古突”,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避邪的习俗,仪式颇为隆重,藏语“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必须做两种“帕吐”。一些帕吐被制作成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面型,如太阳象征富有、威严和荣誉,经书贴象征聪慧、有学识,鼓象征不可靠、两面人等。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子预示心肠硬;炭预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和吐出,以助除夕之兴。
除夕晚上,藏族人家正屋佛龛前叠放各式“卡赛”(油炸果子)四、五层和各种水果、干果、酥油、砖茶、盐块等物,以表庆祝节日;家庭主妇煮好“观颠”,即放有红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热青稞酒,待初一早上喝。
藏历大年初一,全家人一早起来穿好衣服,点燃供灯祭祀神灵后,按辈序排位坐定,首先共饮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着后辈起来向长辈们敬“切玛”和青稞酒,并献上哈达,祝吉祥如意,然后坐下,大家一起喝热青稞酒,吃麦片和酥油煮的人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