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习俗

东北人过年有哪些与众不同却保留至今的习俗?-k8凯发

2022年09月05日 20:35:3290

正好赶上过年,笔者借此文先给各位读者朋友们拜个年。今天咱们就聊聊清朝民间的年俗。

说实话,虽说聊的清朝年俗,但是笔者并不陌生,因为清朝的很多年俗一直流传至今,尤其是在广大东北地区,这清朝年俗规矩几乎是无变化地被传承下来。就以笔者自己家族为例,据宗谱记载,本人先祖早在乾隆年间就从山东闯关东而落脚东北,经过世代人的经营,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大宗族。即使现今社会高速发展,在我们农村老家,族人们还是遵循着老规矩过大年,而这些老规矩都是形成于清朝。

那么咱们就聊聊这些过年的老规矩吧。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东北这一天过小年,从此就正式拉开“年”的序幕了。腊月二十三晚上,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辞“灶王爷”,作为最受广大群众爱戴的天庭基层干部,要在今晚返还天庭,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吃穿用度等状况。关于灶王爷,民间传说版本很多,但是可以说灶王爷是一位祥神,正所谓“上天言好事,下届降吉祥”。因为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多言好事,所以天庭又安排了一位监督民间百姓是否有亵渎神灵等“不法”行径之神,它就是熬神,此神位居西北,恰好与位居东南的灶神(即灶王爷)相对。因为熬神多言坏事,被民间百姓视为凶神,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祭祀它了,所以也被大家遗忘了。

过了小年就来到大年也就是除夕年三十儿了,这除夕那讲究就更多了。

一早醒来,早餐过后就进入忙碌状态,上午主要的任务是“摆贡”和“封门”。“摆贡”其实就是民间供应神灵与祖先的祭祀活动,要将家族宗谱(大家大户可能是历代先祖牌位),放于正北面南之高堂上位,再将早已准备好的贡品摆放在案抬之上,汉族的贡品比较偏“素”,以粮食、油炸物品为主,满族的贡品多以猪肉为主,生猪头、排骨等乃必需品。“封门”就是贴春联,东北人叫“贴对子”,贴春联是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文文化有一定差异,所以贴春联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中午午饭以炒菜和炖菜为主,满族人必吃豆腐,原本隶属旗籍的汉人家族,也深受满族文化影响,豆腐也是过年必吃食品。除此之外,还要喝上自家大黄米酿的黄酒,倘若你尝上一口热乎乎的自酿黄酒,你就会感受到这纯粮酝酿之醇香,当然千万不可贪杯,这种黄酒可谓后劲十足,饭桌上微醺的你,很快就会醉倒呼呼大睡。

过年的“重头戏”都在除夕晚上“上演”。

项目一、请神

东北的冬天,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就开始进入黑夜,请神工作就在此时进行。老规矩是要家里的男丁前往家里的祖坟坟茔请神,过程很简单,在列祖列宗坟茔前燃些纸钱,磕头后燃放几个炮仗,然后径直走回家,这回家的路上忌讳回头和交头接耳,尤其不能说一些亵渎神灵的话,如此祖宗神灵以及各路神仙都跟着你回家了。回家进入庭院大门之后,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放下拦马档,也就是一个两米长左右的直木棍放躺在大门口内侧,主要的目的是拦住跟随主人而来蹭吃蹭喝的那些孤魂野鬼和凶神恶煞,这样神仙和老祖宗们就算是请回家了。请回家的神灵们就位居供奉的高堂上位。

项目二、吃饺子

为什么要在傍晚时分,晚饭之前完成请神呢?因为年三十这第一顿饺子是要先给神仙和祖先们品尝的,也就是在晚饭正式开始之前,先要给上位的神仙和祖先们贡上饺子,以示尊重。过一会等神灵和祖先们“用餐”之后,晚饭才能正式开始。

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很流行的一种食品,在广大东北地区,饺子那就是最为吉祥如意带来好运的食物,东北流行这么一句话:“饺子就酒,越吃越有”,是东北地区最受欢迎的食物了。笔者有一位勤劳的母亲,平时我们家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吃一回饺子,吃上一口老娘亲手包的饺子,陪老爹喝点小酒,人生之惬意如此,真不敢再有过多奢求。

晚饭过后,通常是一家人聊天说笑,那时候没有春晚,所以主要是打牌聊天作为消遣。

项目三、磕头拜年

在辞旧岁之前,由家中最长者带领家中男子,依照辈分和家中长幼之序排好队,依次给高堂之上的列祖列宗和神灵们以及家中每一位长辈磕头拜年,每一位长辈磕一个头,同时问说一句过年好。笔者小时候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要磕上十几个头给每一位长辈拜年,可想而知,老辈人得磕多少个头。

拜年之后,就是到每位长辈那“领取”压岁钱,过去年代,老百姓家里普遍生活困难,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生活水平就更差一些了,所以能从每位长辈那得到一点点压岁钱就很高兴了,哪像现在,没两张大红票都拿不出手。

项目四、放鞭炮

一提放鞭炮,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孩子们不懂什么“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下”,更多是被烟火的美丽和爆竹的巨响所吸引。庭院里高高挂起长长的大挂鞭炮,燃放起来噼里啪啦特别带劲,直冲云霄的礼炮,伴随一声声巨响而绽放的美丽烟花,承载着人们辞去旧岁所有不快和对新岁的美好期盼。这一刻真的是华夏大地普天同庆的大时刻。

放完烟花爆竹时间应该是过了子夜,也就是说辞旧岁迎新春了。这时候,还是要吃上一顿饺子来辞旧迎新。

除夕之夜灯火不能断,院落要大红灯笼高高挂,贡桌上的灯火更不能断,在过去只有燃烧蜡烛保证灯火。现而今都以电力led灯泡代替了蜡烛,即省了半夜还要更换蜡烛的麻烦,又环保了许多。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正所谓“大年初一头一天”,干啥啊?拜年呗!与城里见面拜年不同,在我们老家,晚辈是要亲自到长辈家中登门拜年的,这也是世代老辈们留下的规矩,甭管血缘关系出没出五伏,只要辈分比自己高,作为晚辈就要登门拜年,问长辈一声“过年好”!当年我爷爷在世之时,在族中辈分较高,初一上午前来拜年的本家人真是络绎不绝,好生热闹。

对了,还要说一下初一早上这顿饺子,这顿饺子不同之处在于以素馅为主且有一两个饺子中包上钢镚钱,谁要是能吃到钱,预示着这一年将会行好运,不缺钱。往往为了吃钱,尤其是孩子们,吃得都特别饱。

大年初二,有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送神。送神的具体时间,由于各地规矩不同,多有差异,一般是在初二子时与初三交替之时,或是初三入夜时分,我们老家的规矩是前者。年三十请来做客的列祖列宗和各路神仙,此时是要回去的时候了。有句话“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送神这个仪式要比请神复杂的多:首先是熬夜到深夜,其次要在贡桌前焚烧大量准备好的纸钱,再次全家老少在神灵和先祖牌位前磕头谢恩,祈求保佑一家人这一年远离病灾,最后燃放大量烟花爆竹,恭送各位升天离开。

至此,这个年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送走了祖先和神灵,就开始串门拜年了,尤其是女婿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拜年,所以初三、四车马上道,往来大多是回门拜年的人。现在,家里孩子也少了,也没有了男尊女卑,嫁娶之分,所以女婿“回门”时间也没有那么硬性规定了,甚至就在岳父母家过年也属于正常,这在过去封建思想极深的旧社会是绝不能被允许的。

东北的年俗还没有结束,还有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等等都有不少讲究的活动。过了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这个年就算彻底结束了。

通过年俗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中国最为重要之节日的重视。人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年关活动,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家人幸福安康,我们更会从这些年俗活动中,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和祖国的繁荣昌盛。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凯发真人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