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百日,是欧美各国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据圣经上说,耶稣是在他去耶路撒冷参加犹太教“逾越节”的那天遇难度的,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升天。这一天又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庆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阳节”。后来,“复活节”逐渐替代了“逾版越节”和“春太阳节”。公元325年。在罗马帝国的一次教士会议上权,决定将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复活节”。
复活节习俗的起源是什么?
在基督教信仰中,复活节(easter)是为了纪念基督的复活,因此是最神 圣的一个宗教节日。古撒克逊人也有同名节日,异教中的春天和生育女神就叫伊丝特(eastre)。撒克逊人敬献给女神伊丝特的喧闹节日演变成了一项神 圣的基督教圣礼,这再次证明了教会在创立初期具有的至高权力。
公元2世纪,基督教传教士遍及罗马帝国北部日耳曼人的部落,在传教 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其他宗教的传统仪式。传教士们尽量不强行干预当地人根深蒂固的习俗,相反,他们常常很巧妙地、潜移默化地改造异教庆祝活 动,使其同基督教教义相符。传教士们这么做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理由,因为 在当地,公开参加基督教庆祝活动的販依者很容易成为被迫害的对象,尤其 是如果当天没有其他人在庆祝。
但是,如果传教士将基督教的庆典和历史悠 久的异教节日安排在同一天举行,并且尽可能地消除两种崇拜仪式的显著差 异,那么刚刚飯依基督教的信徒或许就能幸存下来,并且说服更多的人皈依 基督教。当地人在伊斯特节这一天庆祝春天的到来,传教士们敏锐地观察到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节日恰好同基督教纪念基督复活的日子重合。
因此,基督 复活这一神迹被纳人伊斯特(后来拼写方式从“eastre”变为“easter”)传统 的保护下,无数基督教徒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复活节可能在星期五、星期六或星期天庆祝。终于,在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召集基督教各大教派领袖召开了尼西亚大公会议,会议通过了所谓的“复活节章程”:复活节应该在“春分当天或之后 首次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庆祝。
由于天象规律,复活节不会早于3月22 日,也不会晚于4月25日。在会议上,君士坦丁还颁布了一道命令,规定将十字架作为基督教信仰的正式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