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风景

东欧巴尔干15天旅游(巴尔干游记)-k8凯发

2022年11月20日 09:44:4711

1. 巴尔干游记

国名

克罗地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roatia)。即“赫尔瓦次卡”。

国旗

克罗地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蓝三色。旗面中间绘有国徽。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独立,上述新国旗是1990年12月22日开始启用的。

国徽

克罗地亚国徽为盾徽。盾面由25个红、白相间的方格组成。盾徽上端有一个风格化的王冠,王冠由五个小盾组成。从左至右五个小盾上的图案分别为:一弯白色新月和一枚黄色六角星;蓝、红相间的条带;三个饰有王冠的黄色狮子头;红角红蹄的山羊;一只貂和一颗六角星。国徽来自9世纪的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标志,五个小盾象征当时王国的五个省区。

国家政要

总统斯捷潘·梅西奇(stjepan mesic),2000年2月当选总统。2005年1月蝉联总统。

自然地理

面积56538平方公里。克罗地亚位于中欧的东南边缘,巴尔干半岛的西北,亚得里亚海东岸。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北部得邻国是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东面和南面则是塞尔维亚与波黑。西南部为迪纳拉山地,多岩溶地貌。沿海为达尔马提亚海岸,北部为斯拉沃尼丘陵与萨瓦河沿岸平原。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逐渐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农业集中在沿萨瓦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农产品有甜菜、玉米、小麦、烟草、葡萄等。沿海产油橄榄、柠檬、柑橘等亚热带果类。山地丘陵区畜牧业发达。有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开采。该国岛屿众多,大、小共1185个,由此克罗地亚也被很多人成为“千岛之国”。特殊的地理使克罗地亚境内呈现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沿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地区则是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克罗地亚分为3个地理区域:北部、东北部平原,中部山地,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

人口

4,282,216 (2000年7月)。主要民族是克罗地亚族(78.1%),其他为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76.6%)。 克罗地亚海港城市杜布罗夫尼克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是克罗地亚著名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馆”。城区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杜布罗夫尼克不仅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而且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在克罗地亚境外的邻国,以及美国,等地区还居住着约400万的克罗地亚人。

宗教 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东正教

货 币 第纳尔

首都

萨格勒布 zagreb位于克罗地亚的西北部,坐落在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面积284平方公里。人口77万(2001年)。一月平均气温-1.6℃,七月平均气温20.9℃,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890毫米。

重要城市

奥西耶克,位于东部的平原地区,克罗地亚的粮仓

瓦拉日丁,位于北部,宿有巴洛克之城的美誉

里耶卡,位于西北,拥有克罗地亚的第一大港口,里耶卡港在罗马帝国时期,还曾一度是欧洲最大的港口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最南端,被称为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在巴尔干地区被不同异族统治了上千年的同时,杜布罗夫尼克却一直作为独立的共和国存在,直至被拿破仑所占领。

节日

新年(1月1日)

劳动节(5月1日)

建军节(5月28日)

国庆( 5月30日)

胜利日(6月22日)

感恩节 (8月5日)

万圣节 (11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二、简史

6世纪末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8世纪末和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1102至1527年处于匈牙利王国统治之下。1527至1918年受的统治,直至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后,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合并。1963年改称,克成为六个共和国之一。1990年5月,克举行二战后首次多党制大选,克民主共同体获胜执政。同年12月,克通过新宪法,规定克为主权和民主国家。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此举引起克境内塞尔维亚居民的武装抵抗。1992年2月,通过决议,决定向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克罗地亚为北约伙伴国 ,目前正在积极加入北约。

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三、经济

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20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5%。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铝等资源。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筑、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等。克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风景区有秀丽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国家公园。 重要港市有奥西耶克、里耶卡、斯普利特、普拉等。

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斯普利特市的戴克里先宫。建于公元305年的戴克里先宫,占地3万平方米,宫殿墙高17—21米,宽2米,正门6根大理石柱是远涉重洋从中东运来的,工程浩繁,宏伟壮丽。1979年,戴克里先宫被列入的。

四、文化

克罗地亚有众多博物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归私人所有的;克罗地亚国家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868年。演出的水平很高超,而票价却很低廉,平民很容易接触到高雅艺术。

发明

领带,在克罗地亚语中,克罗地亚的民族名称与领带这个词还极为相似。克罗地亚人是hrvata,而领带是kravata。

钢笔,发明者的姓氏是penkala,中文译为彭卡拉。英文中的钢笔叫做pen,这大概就是取的发明者penkala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而来的。

新闻出版

1996年,克共有1760家出版单位,出版刊物约3000种。克文全国性报刊共有两种:,日发行量205000份;《信使报》42000份;地方性日报共有九种:如《自由达尔马提亚报》120000份;《新报》4000份等。

除克国家电视台(htv)外,全国目前有7家省市级商业电视台。另外,克全国现有电台10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和市级93家。

克目前拥有4家通讯社,包括克罗地亚通讯社(hina)、克通社影像社(fah)、天主教信息通讯社(ika)和斯普利特私人新闻通讯社(stina)。其中克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90年7月。

五、外交

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关系、融入欧洲经济安全一体化,重视加强同中欧和邻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92年4月27日,中国承认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年5月13日,中克两国建交。2005年5月,克罗地亚总理萨纳德来华正式访问,两国签署建立全面k8凯发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六、运动

克罗地亚的队伍也多次取得过水球,手球的世界冠军。

克罗地亚国内有足球俱乐部联盟比赛。萨格勒布的迪那摩和斯普立特的海杜克是闻名于欧洲的俱乐部。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克罗地亚足球队黑马一般,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克罗地亚队是前南斯拉夫足球的重要力量,他们依靠自己民族特有的天才与勤奋创造了足球史上的无数经典。其国家独立后,该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和欧锦赛上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1998年,克罗地亚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便取得了季军的好成绩,苏克还成为了最佳射手。克罗地亚队的球衣也是其国旗的色彩,红白格的经典队服在国际足坛独树一帜。

篮球方面,南斯拉夫地区的篮球运动曾经被西方媒体称作除nba之外,最受人关注的篮球比赛。乒乓球方面,克罗地亚有着良好的传统。运动员水平在欧洲属于很高的。

不乏出色的网球选手,伊万·柳比西奇是克罗地亚的网球明星,曾经可以与费德勒抗衡,他还战胜过阿加西。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在2001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中共发出多达227个ace球,并以外卡球员身份夺得该届男单冠军。2004年他宣布退役,但2005年曾一度复出,并以替补身份协助克罗地亚争夺戴维斯杯锦标,结果克罗地亚如愿首夺该项标。

七、历史人物

马可·波罗,他出生于克罗地亚的考尔楚拉岛。该地区当时受到威尼斯这个国家的统治。又由于他的游记是用当时的意大利语写成的,所以世人才多称他为威尼斯人,或意大利人。

尼古拉·特斯拉,这为克罗地亚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多发明创造,到美国工作后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发明了交流电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特斯拉被称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推动者。

墨霍罗维奇,著名地质学家,一个地层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克西姆 (maksim)于1975年生于克罗埃西亚的雅德里亚海岸、一个叫做ibenik的小镇,九岁开始学习钢琴,随即展现他在钢琴演奏上过人的天赋。(1999年)赢得鲁宾斯坦钢琴大赛首奖。 现为欧洲新古典王子、钢琴圣手。

2. 巴尔干历史

《巴尔干边界》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是,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停战,南联盟被迫妥协,同意从科索沃地区撤出南联盟正规军。当时正驻扎在波黑的俄军维和部队利用科索沃地区的短暂的权力真空,迅速出击,派出一个加强营长途奔袭五百多公里,最终在英军抵达前三小时占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保证了俄军大部队进入科索沃的后续可能,并阻止了北约方面单独占领科索沃的企图。俄军空降军分队为了突袭机场,特意在战前将战车上的“sfor”(波黑维和部队)标识改为“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识成功地迷惑了北约部队。电影中也特别呈现了这一历史细节。

但是,就真实历史而言,并没有公开证据能证明俄军像在电影中那样使用了近似于“黑色行动”的小分队在空降军主力抵达普里什蒂纳机场之前就已经攻占了机场,也没有公开证据能够证明在俄军空降军主力到达前机场曾发生过交火事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历史中,1999年俄军突袭普里什蒂纳机场仍然是一场大胆、利落的作战行动,除了展现出空降军一贯的高水平作战素养,也达到了出敌不意、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俄国与南联盟在科索沃问题的外交斗争中争得了一定的主动权。而这场行动对于叶利钦时代末期状态低迷的俄国而言更是成为了传奇一般的存在。

3. 巴尔干旅游

开元周游巴尔干半岛旅游行程特色:  1、全程精选四星酒店,住宿全面升级;  2、精选欧洲历史名城:萨格勒布、亚德里亚海岸、中心扎达尔;  3、克罗地亚世界文化遗产:普利特维采十六湖国家公园、杜布罗夫尼克;  4、匈牙利:多瑙河畔的明珠—布达佩斯、巴拉顿湖区、山丹丹;  5、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前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的首都,反法西斯运动领导人和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之墓;  6、十六湖国家公园:游览素有“欧洲九寨沟”之称的克罗地亚十六湖国家公园;  7、波斯托伊那溶洞:欧洲第二大溶洞,洞内胜景甚多,洞内套洞,有隧道相连成一条山洞长廊;  8、渔人城堡:登上一座具有古罗马风格、造型别致且面向多瑙河的建筑!

4. 巴尔干半岛游记

希腊半岛是巴尔干半岛的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是希腊半岛的南部,就跟中国的胶东半岛属于山东半岛一样。

5. 巴尔干之旅

希腊马其顿时期(bc332-bc30)

公元前4世纪,希腊半岛原来繁盛的各城邦由于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逐渐衰落,此时北方的马其顿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bc334年开始,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他的十年东征之旅,并在bc332年灭亡古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波斯人建立的第31王朝)并统治了埃及。从此埃及被纳入了马其顿帝国的统治之下。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部将瓜分这个帝国,bc3世纪陆续形成一系列希腊化国家:安提柯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三个国家对内互不统属,对外团结一致统称马其顿,即希腊化时代)。这时的埃及纳入了托勒密王国的统治。

安提柯、塞琉古与托勒密

bc30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所统治的托勒密被罗马的屋大维消灭,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纳入了罗马版图。

罗马帝国时期(bc30-ad641)

bc30年,屋大维将埃及纳入罗马版图,随后bc27屋大维称元首(元老院首席元老与公民中第一公民),奥古斯都(至尊至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古代罗马疆域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作为一个行省而存在(早期作为执政官的私产),公元395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公元476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埃及仍然位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之下。

强盛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5、6世纪,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国势强盛,几乎复国(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公元6、7世纪,帝国大量领土陆续丢失(包括埃及),最终成为龟缩在小亚与巴尔干半岛的偏安小君主国,苟延残喘到公元1453年被土耳其帝国灭亡。

公元641在拜占庭帝国衰落之际,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地区,成为了这里新的统治者。

阿拉伯帝国时期(641-1258)

阿拉伯自默罕默德之后内部团结一致,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横扫亚非欧(曾与大唐发生过战斗),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帝国之一(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并取代拜占庭控制了埃及地区。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中国史书称其为“大食”;西欧称其为“萨拉森帝国”)对埃及的控制从第二任哈里发(伊斯兰世界对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开始,历经第二、第三、第四任哈里发。

第四任哈里发之后历经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称其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其为“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中国史书称其为“绿衣大食”)、阿尤布王朝、马木留克王朝。

马木留克王朝时期的来自阿拉伯的萨拉丁却成为了埃及人的民族英雄,逐渐带领埃及及周边地区脱离阿拉伯控制,但随后马木留克王朝灭亡被另一个新兴的帝国取代

奥斯曼帝国时期(1517-1914)

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占领并统治埃及地区,埃及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并跟随着走入了近现代。

奥斯曼帝国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1798-1801)

法国近现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非常强大(很能打),一度将埃及都纳入控制范围之内(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是值得吹的一件事了。

拿破仑统治的埃及

埃及总督默罕默德.阿里时期(1805-1849)

默罕默德.阿里名义臣服奥斯曼,实际上在埃及创立的就是默罕默德.阿里王朝,积极推动埃及的现代化改革,是杰出的政治家

默罕默德.阿里

阿巴斯时期(1849-1854)

如果说前面的法国只是埃及统治时间轴上的备胎,那么阿巴斯更像是千斤顶(连备胎都算不上,哭晕在厕所╥﹏╥...),不但本身影响力不如法国,统治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五年(阿巴斯王朝前期猥琐发育近百年结果才雄起几年)

阿巴斯一世

埃及总督伊斯梅尔时期(1863-1879)

属于默罕默德.阿里王朝统治,是埃及和苏丹的世袭总督,致力让埃及与苏丹现代化,可惜最后结果却是让国家负债累累,他的理念可以大致理解为“脱非入欧”(jojo,我不做非酋啦!我要做欧皇!)

伊斯梅尔

英国控制时期(1882-1922)

随后的埃及碰上了近现代历史上的疯狂的殖民爱好者——大英帝国,这段历史就开始为我们所熟识了(与我们晚晴历史相似),英国开始对埃及进行统治

殖民时期的英国

英国统治分为两个阶段:英国占领埃及(1882-1914)、英国成为埃及保护国(1914-1922)(英国:收保护费啦,这条街都是我罩着的)

但是实话实说即使埃及在官方名义上脱离英国之后,仍然处处体现出的英国的影子(毕竟到前些年咱中国香港还有一小撮人想脱亚入欧,摆脱这些影响需要一个过程)

埃及王国时期(1922-1952)

此时的埃及最能体现出什么叫人能走茶不能凉,虽然名义上此时埃及王国已经是一个非洲的独立国家,但是老牌资本主义英国还是保留对其国防、外交、民族问题的处置权(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国家的不要脸行为(σ`д′)σ)

英国对埃及的占领

最后埃及内部推翻了王国,建立埃及共和国

埃及共和国时期(1952-至今)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埃及共和国(喜大普奔),埃及历史就与今天同步,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埃及。

6. 阿尔巴尼亚旅游游记

一、对“奔驰”的极致推崇

阿尔巴尼亚人的性格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那就是“要么就没有,要么就拥有最好的”,这点在他们在对汽车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1991年以前,普通阿尔巴尼亚人都被禁止拥有汽车,直到1991年之后才对私人轿车进行解禁,被释放后,阿尔巴尼亚人对汽车的追求达到了极致,简直成为了奔驰的头号粉丝,2005年,阿尔巴尼亚一名渔民从海外捕获一只820公斤的巨龟,很多人出高价都被拒绝,最终一位意大利商人,用一辆2000年款奔驰成功交换。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阿尔巴尼亚人推崇奔驰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奔驰车不仅质量性能好,而且耐用。前面说了,阿尔巴尼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跟不上,道路条件较差,且燃料质量也令人堪忧,加上阿尔巴尼亚人开车无比“豪放”,将小轿车当成大卡车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也就只有严谨的德国制造车能够经受如此摧残了。由此可知,阿尔巴尼亚人对奔驰的推崇,也是源于对奔驰车辆质量的肯定。

三、价格便宜,“老奔驰的活体博物馆”

奔驰车在阿尔巴尼亚“遍地开花”,是因为在那里,购买一辆奔驰车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费用,奔驰车的均价不足1000美元,即便是月收入仅300美元左右,工作一两年也能够拥有一辆奔驰车,当然,奔驰车在阿尔巴尼亚如此便宜,是有一定端倪的。

7. 巴尔干风情

中国少数民族中是白色人种的有:

在中国的56个民族当中,属于高加索人(白人)人种的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塔尔族。

1、中国籍俄罗斯族是十月革命之后因为战乱而逃至中国的俄罗斯移民以及少量的苏联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通婚,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2、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 。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包括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大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

3、塔吉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地区,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只要聚居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为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80%,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总人口数为51069人 。

4、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5、乌孜别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县、市,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少数在农村。

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78.8%,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数为10569人 。

6、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

柯尔克孜族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9.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86708人。

7、塔塔尔族为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 ,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文字,主要信仰为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族称为自称"tatar" 一词的音译,在汉文史籍中常被译为"鞑靼"、"达怛"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体位于中国境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塔塔尔族在国内共有3556人,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少的民族。

阅读延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