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节日穿什么衣服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2. 日本春节穿什么衣服
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 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 除夕与中国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不同,日本人过年是吃荞麦面,日文写作“年越しそば”。 31日的年夜饭,荞麦面是日本人家中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夜里值班,许多人也会去便利店买一盒方便面一样的荞麦面吃。
3. 日本都在什么节日穿浴衣
夏日祭时间为每年8月15日,是日本传统节日。在这天政府会举办祭奠游行,政府及其民间的社团会举行很多表演,人们装上漂亮的和服浴衣,上街逛街,买东西,参加娱乐活动(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游园);周边的店面在这天也会装饰一新,开展各种特别活动。日本三大祭是:京都祗园祭"(7月16日至29日)、大阪的"天神祭"(7月24至25日)和东京的"神田祭"(5月14日至16日)。
4. 日本节日服装
不过
三八国际妇女节,很多国家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可是在日本的日历上是没有这个节日的,
但是,在3月3日,有日本独特的女儿节,说到妇女节的来历,由于战争时劳动力不足以及女性逐渐进入社会,女性开始有了参政的愿望并且努力为自己争取这个权力
三八妇女节起源: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5. 日本过节穿的衣服叫什么
是浴衣~~~ 浴衣(ゆかた)是和服的一种,为日本夏季期间的一种衣着。 浴衣是一种较为轻便的和服。顾名思义,浴衣是与沐浴有关的衣着;在日式旅馆中,浴衣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后常见的衣着。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 浴衣与和服的区别在于:和服面料高档,穿法极其复杂,而浴衣大多是布料。 浴衣与和服的主要区别就是和服比较正式~浴衣比较随意吧! 浴衣是简易的和服 ,价钱比和服便宜很多日本人到了夏天都会穿浴衣, 一般参加到了比较民风的节日,比如盂兰盆也会穿浴衣。传统的浴衣大部份以蓝色染料染制的棉布制成,但现在的浴衣颜色选择已变得多元化。花纹一般选用夏季的动植物或事物。通常较年轻的穿著者会选择颜色较鲜艳及花样较多的图案设计,较年长的人士则会选择较深色及较简单的图案设计,这点与和服相似。1990年代末开始,浴衣有重新流行的迹象,不少日本年轻女子在夏季亦会穿著,并不受传统的限制。以前在祖母和母亲的指导下各个家庭自己制作浴衣,但现在会做的人已经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在百货商店或和服店购买了。 浴衣无论男女均可以穿著。在日式温泉旅馆中,旅馆通常会为住客提供浴衣,一些人甚至穿著浴衣出外逛街或到餐馆进食。穿著浴衣通常需要以布质的腰带捆著,以防止浴衣趟开,在私人地方,如沐浴后穿著浴衣,可能只需以简单的带捆著。穿著浴衣时,一般会配以日式木屐。
6. 日本人过年穿什么
1、大扫除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于是松树也被作为新年饰物摆放在家门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门口各摆放一颗(枝)。现在,人们为了好看也会在松树边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门松摆放期间,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间。
3、注连绳注连绳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通常和注连饰一起悬挂在门上,两者均是为了标明迎接神灵的神圣场所。注连绳被当作连接神界和人间的“结界”,可以防止“不净”的东西进入。注连饰有很多种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饰。正月结束后,人们会把注连绳、注连饰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一起拿到神社烧掉。
4、跨年荞麦面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吃荞麦面是日本人的跨年习俗之一,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的商贩们年底非常忙,大家经常会吃比较好做的荞麦面,后来成为跨年必吃的一种食物。吃跨年荞麦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放葱,因为葱的日语发音与“犒劳”、“祈福”等词语同音。
5、初诣正月期间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过年习俗。所谓初诣,即新年第一次拜诣祈福。原则上来讲,整个正月期间都可以前往神社进行初诣,但大多数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气比较高的神社则从12月31日晚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排队初诣。寺院则会在零点跨年的时候敲108下钟,即“除夜之钟”,以祈福消灾。
7. 日本女生日常穿什么衣服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中国人体型的轮廓和量感的组合,以及每个人的整体氛围特征和个性气质,比如神态体态性格等,对每个人的气质氛围进行综合的观察和汇总,将中国女性的个人服饰分为八大类别
八大类别分别为,戏曲型风格、自然型风格、古典型风格、优雅型风格、浪漫型风格、前卫型风格、少女型风格、少年型风格。
戏曲型风格
又称为夸张型风格艺术性风格
脸部特征:脸部轮廓线条分明,存在感强,五官夸张而立体,量感十足。
身材特征:骨干、高大,看起来比实际身高显高。
标准的戏剧型女士总给人的印象是夸张大气的,在人群当中总让人觉得他们很引人注目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自然型风格
自然型风格,又称为运动型风格随意型风格。
脸部特征:脸部及五官整体呈现直线感,神态随意,轻松不造作、
身材特征:直线型有运动感,走起路来潇洒。
标准的自然形女士给人以自然随和亲切大方的感觉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古典型风格
又称为传统型风格,保守型风格
脸部特征:脸部线条偏直线感,五官端庄精致,有一种都市女性成熟而高雅的味道。
身体特征:是中以直线型为主
标准型女士给人端庄高贵严谨传统的整体印象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优雅型风格
优雅型风格,又称为小家碧玉型风格,温柔型风格
脸部特征:脸部轮廓柔美圆滑,五官精致,曲线脸部量感比较轻盈。
身体特征:身材圆润曲线型,走起路来很优雅
标准优雅型女士给人以小家碧玉的感觉,面部柔和,给人一种优雅的女人味,性格温柔文静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浪漫型风格
又称为华丽型风格,性感型风格
面部特征:脸部轮廓圆润,五官曲线感强,女人味足,眼神迷人而妩媚。
身材特征:曲线丰满圆润,女人味十足
标准浪漫型女士等,给人以华丽而多情的感觉,性格夸张而大气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前卫型风格
又称为现代型风格、个性型风格、革新型风格、摩登型风格等
脸部特征:脸部线条清晰明朗,五官偏小,个性化十足
身材特征:骨干小,骨架偏多,整体氛围标准,
前卫型女士拥有个性的五官和小巧儿骨干的身材,性格活泼外向,观念超前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少女型风格
又称为可爱型风格,甜美型风格,脸部特征
脸部轮廓:圆润,脸庞偏小,五官志气,小巧可爱,量感小
身材特征:小骨架身材不高,小巧玲珑
标准前卫型少女,总给人以天真无邪甜美可爱的印象,性格活泼好动
穿衣风格搭配服装款式穿搭
少年型风格
又称帅气新风格男孩行风格
脸部特征:脸部轮廓分明,五官直线感强有力度英气十足
身材特征:直线感强,干练帅气,走起路来非常潇洒
标准俊秀型袋帅气,利落干练的征信味道,性格直爽外向,活泼好动
予美形象设计,一站式形象设计服务,如果你有关于形象设计方面的问题可以过来提问,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你解决服装穿搭的问题,让你得到更好的形象展示。
更多形象设计知识请关注k8凯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内容与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 日本穿浴袍什么节日
日本的节日主要包含国家节日和民间传统节日。日本的法定节日一共包含15个,分别是元旦、成人节、建国纪念日、春分日、绍和纪念日、宪法纪念日、绿色节、儿童节、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体育节、文化节、勤劳感谢日以及天皇诞生日。
日本法定节假日
新年(1月1日)
日本的新年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一月一日——元旦(元旦)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
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1月1日至3日,一般日本人都会选择去神社或者寺庙参拜。新年的第一次参拜,叫做初詣。除了感谢上一年的保佑,还会对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祈愿完之后,还会在絵馬上或写或画自己的愿望,也会抽签看看新年运势。
成人节(1月第二个星期一)
成人节(成人の日)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此节2000年(平成12年)前为1月15日。
日本的成人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成人仪礼,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受到过中国“冠礼”的影响,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
日本政府1999年底宣布从2000年开始,把成人节的日期改为每年1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为成人节。过节的是在这一年进入20岁的年轻人。这天,他们一般都要穿上传统服装,到神社拜谒,感谢神灵、祖先的庇佑,请求继续“多多关照”。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全国放假,各地都为年满20周岁的年轻人举行祝贺仪式。各报社、大学和企业单位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报告会、讨论会、讲演会和茶话会。年轻人在会上阐述自己的主张和理想。各地邮局还给欢度成人节的年轻人,免费提供向亲友们打长途电话报喜的便利。
建国纪念日/开天节(2月11日)
国庆节(建国纪念日)根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故宪法上将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建国纪念之日是在1966年被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看起来历史并不长。其实,这个节日由来已久。据日本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じんむてんのう)”即位的日子是“辛酉年春正月庚辰朔”,当时用的是旧历。换算成新历,就相当于公元前660年的2月11日。1873年,日本政府就将这一天定为了“紀元節”(きげんせつ),并作为了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二战后,这个节日被废弃,后来又经过数次提案,在1966年改名为“建国纪念之日”,重新成为了法定节假日。
春分节(3月20日左右)
春分(春分の日)三月二十一日左右,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自古以来,这一天即是佛教的节日,现在成为人们讴歌大自然、保护生物的宣传日。
春分当天日本人要吃“ぼた餅”,意思是外面裹上红豆沙的糯米饼,译作牡丹饼。一般认为,春分时节牡丹开花,所以这时候吃的红豆沙糯米饼叫做“ぼた餅”。赏花(花見,读作はなみ)、远足(遠足,读作えんそく)、摘草莓(イチゴ狩り,读作いちごがり)。春天气候适宜、景色优美,但是又十分短暂,因此日本人创造了一系列能够充分享受春日时光的活动,摘草莓就是其中之一。
昭和日(4月29日)
昭和之日,指由2007年(平成19年)起加入日本国民假期的节日,定为每年的4月29日,即已故裕仁天皇冥诞的日子。
昭和是裕仁天皇时代的年号。裕仁是日本在二次大战时期的天皇,也因此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过去一直有人反对更名。把绿之日更名为昭和之日的提案,曾经两次在国会闯关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日本国会在2005年5月13日通过:由2007年起,将原订于该天的绿之日假期改称为昭和之日,并把绿之日转移到5月4日。日本政府指昭和之日的目的是“在动荡的日子之后,回顾日本迈向复兴的昭和时代,思考国家的将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
宪法纪念日(宪法纪念日)1947年5月3日,日本现行宪法开始实施日本在年初会去神社参拜,称为“初诣”,遂把这一天定为纪念日。
在每年的5月3日,全国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宪法生效的活动。那些针对50多年来宪法所发挥作用的演讲吸引着上千人参加。在这一天,国会议事堂会对游人开放。许多家庭会到这个平时不对普通人开放的大厅里漫步,很多人会在这个建筑物前留影。
绿之日(5月4日)
绿之日(日语みどりの日 midori no hi)在2007年之前订于每年4月29日,2007年及之后订于5月4日,是日本的国定假期。
该天原称天长节,是纪念日本裕仁天皇寿辰的日子,亦是国定假期。裕仁在1989年驾崩,在他去世之后,日本把他的冥诞更名为绿之日。绿之日的原意是由于裕仁生前爱好生物学,而政府亦希望透过该天,纪念裕仁之外,亦加深国民绿化自然的意识。2005年5月13日,日本国会通过将该天将改称为“昭和之日”。
儿童节(5月5日)
儿童节(こどもの日)是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有男孩的家庭在户外用高竿悬挂鲤鱼旗并摆放武士人偶。
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日”(日语:こどもの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日语:端午の节句),并且只是男孩的节日。1948年,当这个节日成为公众假日的时候,便成了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
不过日本在3月3日还有单独的女孩节,从上巳节发展过来,女儿节以摆放各种玩偶来庆祝。男儿节悬挂鲤鱼旗是源自中国的“望子成龙”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海之日(7月第三个星期一)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之一。该节日制定于1941年,从1996年起成为国民纪念日。日本四面环海,为了感谢得自海洋的恩典,并祈祷能成为国运昌隆的海洋国家而制订。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后,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山之日(8月11日)
日本的8月11日是“山之日”。2014年5月,日本参院全体会议23日通过了《假日法》修正案,确定从2016年起将每年的8月11日确立为法定假期“山之日”,这样一来,“山之日”成为了8月唯一的法定假日,而日本全年也只剩6月没有法定假日。既然有“海之日”,那么如果要增加一个节日,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山之日”。与“海之日”类似,“山之日”的也是一个希望人们能去亲近自然的节日,旨在让人们“有机会亲近大山,感谢大山的恩惠”。
敬老日(9月第三个星期一)
敬老节(敬老の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此节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为9月15日。这天日本各市区町村都要为老人们举行演艺会,赠送纪念品。
秋分节(九月二十三日左右)
秋分(秋分の日)按日历每年前后有所不同,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在古代农村,春分是祈求丰作的日子,秋分是庆祝丰作的日子。在春分,大家把变成山神了的祖先的灵从山里迎接到村子里,在秋分以后,会举行把其从村子里送回山里的仪式。佛教渗透进日本之后,秋分就变成为“秋の彼岸”,成为供养祖先的日子。
在秋分这一天日本人会吃一种叫做“御萩(おはぎ)”的东西。和春分时候日本人吃的“牡丹饼”所用的材料一样,是红豆馅的。这两个饼其实是一种东西,但为了区分季节,从而一个用牡丹花命名,另一个以“萩”花命名。
体育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一)
体育节(体育の日)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此节在2000年(平成12年)前的日期为10月10日。
文化日(11月3日)
文化节(文化の日)是日本国民节日之一,在昭和23年被定为国民节日,在法律上确定下来。1954年以前是为纪念明治天皇诞辰而设立的节日。1964年11月3日日本公布新宪法,因此,将这一天改为文化节,用以提倡热爱自由平等,促进文化事业的社会原则。
劳动日(11月23日)
劳动感恩节(勤労感谢の日)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而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天皇诞辰(12月23日)
天皇生日(天皇诞生日)明仁天皇于1933年12月23日出生。由于明仁尚在人世,依日本礼仪,决不可以「年号(平成) 天皇」称呼之,应称为今上天皇。(有很多写平成天皇,是错误的说法)。
日本民间节日
二月二日——---节分立春的前一天,撒黄豆,招福驱鬼日本节日
二月十四日——---情人节
三月三日——---偶人节,又称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
因每年3月3日在祭坛上摆供用土、纸等制成的外饰服装的偶人而得名。过偶人节最早源于古代日本人流放偶人的习俗。所谓流放偶人,即给烧制成的泥娃娃穿上红色纸服,连同祭品一起放在稻草筏上,让其顺水漂流而去。据说这是为让偶人把人身上的污垢脏物顺水带走,以消灾灭祸。
日本的女儿节。又称雏祭。雏祭(雏祭り)是日本女孩子的节日,又称人偶节、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女儿节。属於「五节句」之一的「桃之节句」(桃の节句)本来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明治维新後改为西历3月3日。父母会为女儿设置阶梯状的陈列台,由上至下,摆放穿著和服的娃娃,这种娃娃在日本称为雏人形。
而男孩节则定於端午节。雏祭当天虽然不是日本国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员大都尽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现代许多的日本网路游戏也多为庆祝女儿节,开始有女儿节人偶的虚拟摆饰,而人偶的肖像也多取材为游戏内的女生角色。
四月上旬——---赏樱花
四月二十九日到五月五日——---黄金周
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五月五日——---男孩节,家里有男孩的要挂鲤鱼旗
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七月十七日——---京都祗园花车游行
八月六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日
八月十五日——---战争结束纪念日
八月中旬——---盂兰盆节 民族大移动
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
八月十六日——---京都大文字送灵火
九月一日——---防灾日(纪念关东大地震,加强防灾意识)
十一月十五日——---七五三(为7岁、5岁、3岁的孩子过节)
七五三是指日本独特的一个节祭日,在三岁(男女)、五岁(男孩)、七岁(女孩),都要举行祝贺仪式,节日意义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每年11月15日,是庆祝“七五三”的传统节日。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十二月三十一日——---大年三十
9. 日本节日穿什么衣服好
答:一般夏季有夏日庙会,在这个大节日的最后都是有烟花大会.
以前,夏季和服--就是浴衣yukata,都是贵族穿的,是比正装和服简单,也比较薄的一种和服,现在一般是棉制的.
到了现在,夏日庙会作为日本传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