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
包含四个基本标准和八个方面的验收标准,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八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打分点: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打分点: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 新业态水平(130分)
打分点: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 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打分点: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打分点: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6)环卫体系(20分)。
2. 全域旅游示范区评选标准
做文明宣传的小战士,提高文化素养。
3.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文件
意思是指全区域的示范旅游基地。
4.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公示房山区为北京市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
5.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
验收对象为经审核通过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级创建单位、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和直辖市所辖区县创建单位。认定对象为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审验收的创建单位。
程 序
1.验收申请。由创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2.验收初审。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据《办法》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验收实施方案,根据验收得分结果确定申请认定的创建单位。
3.认定申请。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认定申请,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请认定的创建单位数量不超过3家(按得分高低排序),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1)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认定申请、验收实施方案和验收初审报告;
(2)验收打分和检查项目的说明材料;
(3)申请验收单位创建申报书、创建方案、专题汇报文字材料(3000字以内)、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情况、创建工作视频(10分钟以内)和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以上材料除视频外(须采用mp4格式)均须提供纸质版(一式二份)和电子版(图片须采用jpg格式,文字材料需采用pdf格式,和视频存储在同一张u盘中),请于2019年5月1日前一并寄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区域协调处(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
4.认定审核。文化和旅游部以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交的材料为认定参考依据,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会议评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通过会议评审的创建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综合会议评审和现场检查结果,确定通过审核的名单。
5.认定公示。文化和旅游部对通过审核的创建单位,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阶段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通过公示;若出现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等情况,文化和旅游部调查核实后做出相应处理。
6.认定命名。对通过公示的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通过公示的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结果作为地级创建单位认定的依据,待辖区内70%的县级单位通过验收认定后对地级创建单位进行命名。
6. 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创建国家、省(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当前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县域文旅产业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推动县域內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新业态融合。同时,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县域旅游形象宣传推介,努力提升县域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7. 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在山东人口十大县新泰市是泰安市代管的县级市,占地194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42万人,据研究早在新石器时期此县城就有人类居住,如今县城内交通体系完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强。
top2、平度市
平度市是青岛市下辖的县级市,17年总人口138.05万人,地形北部高南部低,还处在经济圈之中,在加上多样丰富的资源,该县城的小康指数已进入到了百强县之列。
top3、曹县
曹县1969平方公里,17年常住人口160万,隶属于山东省的菏泽市,是我国的芦笋之乡,食品加工业的能力十分强大,历史上还出过不少的大人物,如今综合经济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top4、滕州市
滕州市是山东省枣庄市下辖的县级市,常住人口167.85万人历史悠久,县城内有距今七千多年的北辛文化遗址,生态旅游环境也是极其不错的,经济发展上工农业都很发达,民众生活质量高。
top5、兰陵县
兰陵县17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6万,地处山东省的南部方向,地理位置属于是比较优越的,县城内的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等资源占有很大的优势,经济上每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比较快。
top6、单县
在山东人口十大县朱红单县是菏泽市辖管的县城,占地1702平方千米,人口106.7万,是我国的武术之乡,也是我国的旅游县城,生态环境极好,人均寿命高。
top7、沂水县
沂水县是山东省知名的山水城市,还是闻名的革命老区,常住人口115万,下面还设有15个乡镇,县城内还拥有地下大峡谷、天上王城等景点,三大经济发展都很稳定迅速。
top8、巨野县
巨野县常住人口101万,是山东省菏泽市管辖的县城,县城内耕地面积比较大,气候条件相对比较好,所以农业经济发展不错,还有其它的资源也让此县成为了比较具有投资潜力的县城之一。
top9、平邑县
平邑县17年户籍人口106万,下面共设有12个镇、1个街道,是我国的金银花之乡,石材之乡,而且农业方面发展得也很不错,生产农产品都有很高的好评度。
top10、嘉祥县
在山东人口十大县中嘉祥县人口792083人,东部和京杭大运河相连,下面设有8个镇、7个乡,年平均气温13度左右,丰富的煤炭、石灰岩等资源促进了经济稳步的发展。
8. 旅游示范县城标准
犍为县。
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有“蜀西门户”之誉。地处北纬29°1′2″至29°27′47″,东经103°43′35″至104°11′48″。北邻乐山市五通桥区、沙湾区、井研县,东连宜宾、自贡两市,西南毗邻沐川,面积1375.4平方公里,辖15个镇。犍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犍为县常住人口416673人。
犍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古镇众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全境。古镇有罗城古镇、清溪古镇、芭沟古镇、铁炉古镇、马庙古镇、金石井古镇。其他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主要有犍为文庙、桫椤湖、芭马峡、嘉阳小火车、子云山、泉水溶洞群、新民温泉、万亩茉莉花海。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83亿元,增长4.1%,增速居全市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79亿元,增长11.4%,增速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居全市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5亿元,下降1.8%,降幅全市最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4亿元,增长9.13%,增速居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4元,增长6.2%,增速居全市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4元,增长8.9%,增速居全市第4位。
犍为先后荣获中国桫椤之乡、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宜居示范试点县、四川省旅游强县、省级生态县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犍为再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