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景区在发展全域旅游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也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旅游4.0,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特别是自己出钱消费的旅游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才开始真正起步。我认为,过去的40年,中国旅游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高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从2018年开始,即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标志,中国旅游将迈入第四个阶段,即中国旅游4.0阶段——跨界融合阶段(中国旅游新时代)。因此,2018年可以称为中国旅游4.0元年。
国家旅游局确定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发展全域旅游,如浙江开化就推出了“全域旅游 景点”免费开放,包括5a景区根宫佛国和钱江源国家公园免费游。
中国旅游进入4.0时代,标志是跨界融合,特点是“旅游 ”。旅游通过跨界,与文化、健康、农业、体育、生态、考古、研学等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非遗主题旅游、研学旅游等多个新兴产业。
中国旅游4.0,就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消费者驱动为理念,以大旅游产业为核心,通过旅游供应链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线上线下的平台化运营实现跨界融合,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生态圈,迈向以跨界发展、全域旅游为标志的新时代。
中国旅游4.0最明显特征有四个方面,简称“四个化”:
平台化(平台搭建)。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益化、运行智能化、运营市场化的o2o运营管控平台,使旅游业从导服为中心的非标时代迈向以平台为中心的标准化时代。
国际化(一带一路)。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开创旅游外交工作新局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网络化(网上服务)。通过互联网,为游客提供园区内餐饮、休闲、住宿等商业资讯服务,包括提供在线查询、预定、支付等,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既可以通过自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阅,也可以通过园区内的自助导游硬件设备查阅。
智能化(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景区”,为游客提供建立在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自助导游系统,在线游览服务上提供导游数字地图,支持无线上网,支持全球定位系统,完成自助导游讲解。
中国旅游4.0的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全”:
全域旅游。旅游行业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旅游生活和全面美好生活的重要关切,开展全域旅游,不仅是今年更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
全行业导入: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必须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转变。通过大力推动“旅游 ”,不断衍生出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既为旅游业发展自身拓展了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
全民参与。增进民生福祉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往用“吃穿住行”来概括人们日常所必须,今后旅游不仅涵盖了吃穿住行,更是从“吃住行游娱购”到“医养研学居”发展,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
“中国旅游4.0”的目标与行动
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实现互利共赢;构建包容普惠的旅游发展机制,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彰显旅游业的民生价值。
在行动方面,需整合产业链,改造产业边界,纵向推动产业协作,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端对端的全产业链整合;集成供应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旅游产业运行模式,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形成集成服务一体化,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提升价值链,应用商业智能,创新盈利模式,依托先进的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实现旅游业价值增值;维护生态链,突破物理与价值边界,推动全球资源要素整合,实现生态圈中各方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指引: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 ”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主动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出台一批指导“旅游 ”融合发展的政策标准,推出一批多样化融合发展示范产品,优化旅游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不断提升旅游供给效率,以此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法治体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创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精准实施专项市场整治行动,强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改革旅行社、导游管理体制,推动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实行旅游全国一盘棋。实施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在全国范围启用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旅游标准的监督与实施,发挥标准对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推进导游执业改革,加强电子导游证的推广应用。
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支持“互联网 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 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
2. 旅游景区在全域旅游之中的地位变化
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
至此,“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受关注。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把旅游业放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专业的全域旅游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景合天,助力景区全域旅游建设。3.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景区的内涵
全域旅游是“面”、智慧景区是“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是智慧旅游的建设模式。全域旅游建设是以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地方规范为依据,保持与产业政策、规划、标准、意见中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全域旅游建设还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4.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
全域旅游规划的三个基本:
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对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结合现状,对照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候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受惠等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判标准进行体系评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界定土地性质和条件,分析片区空间结构,确定片区的重点开发空间,并进行片区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区内容重点在片区核心吸引物如何构建、新增项目如何融合与引领、原有项目如何提升、片区旅游业态如何配置、环境承载力如何计算、公共服务设施如何配套等。
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循传统思路,需要创新规划。要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合理配置。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各种资源要素。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可以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和新趋势设置评价体系。
5. 全域旅游与景区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便捷性迅速提高。同时,各地围绕拓展公路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引起全国热议的河北省张北草原天路,有人把它与美国的66号公路相比,称作是中国的66号公路,在朋友圈热传。还有受到广泛关注的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中国最美铁路青藏线等,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交通旅游价值的认可,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交通旅游服务的渴望与诉求。过去人们更多关注交通快速进出景区的“快进”,现在也关注交通设施“慢游”旅游服务。
传统“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主要是运送旅游者。现阶段,旅游交通内涵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是简单的一种方式或工具,而成为以运输设施和交通线路为基础,满足旅游者出行、游览、运动、休闲等需要的综合旅游运输服务。加快实现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快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旅游从重视数量规模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完成游客运输单一功能向丰富游客出行体验转变、由服务单一“景点旅游”向服务“全域旅游”转变,是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二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在支持旅游消费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建成了一大批通达景区景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未来我国居民消费进一步升级换代,旅游消费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和爆发性增长新时期。加快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消费,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促进扶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多是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地区,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加快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带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于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6.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你认为旅游景区应该如何应对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进行打造,把全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7. 发展全域旅游有哪些重要意义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8.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有哪些影响
全域旅游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产业,先明白什么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观,既是对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的关键所在是将区域特定的时间、空间、产业、数据、资本五大要素的系统整合,从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化升级,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全域旅游是种什么体验? 从一下两点进行说明: 1、一条普通的交通道路,通过生态改造工程、公共工程旅游化、全域旅游景观营造等手段,转变为融合了交通、旅游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旅游产业多要素与主题的主题体验道,实现沿线上的业态整合、景区整合、度假区整合以及旅游特色小镇与乡村整合,形成移步换景,处处有景、随时可停留的旅游氛围,用一条道路串联起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全域旅游的升级! 2、从产业及业态整合上,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或业态。
一方面,以区域旅游的十二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与新业态培育,打造极致的旅游休闲体验;
另一方面,通过“旅游+”,融合其他产业结构形成融合发展,如“ 乡村”的乡愁、“ 城镇”的特色旅游小镇、“+工业”工业文创体验园、“ 科技”的ar与vr虚拟体验园、“ 教育”的研学旅游、“ 体育”的体育旅游小镇与运动度假综合体等等。
9.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变化
西安荣辉标识牌设计制作厂介绍,全域旅游标识系统是一条有机且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线索”,它能串起全域与旅游相关的各种“珍珠”(项目、业态以及其他相关元素),给城乡空间“戴上一条美丽的项链”,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突破。
对于“创新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设计”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思路参考。
一、5a水平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景区城乡空间
将5a级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若干思路应用于全域旅游范围,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要求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便于旅游者顺利完成全域旅游,提高休闲游览质量,提高城乡空间的精细化程度,打造美丽城区、美丽乡村,打造全域大景区,将全域空间以精细贴心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具体而言,各种引导标识规划设计要求:外形精美别致,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烘托全域整体环境;选材具有较高档次,具有生态性,与环境相协调;信息内容完善,根据区域位置使用中英及其他外文对照;位置安排合理。
二、主题文化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文化城乡空间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文化是全域空间的灵魂,是体现地区差异性的关键所在。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要成为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区域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浓缩,要求凝练旅游文化背景,按照本地文化演绎出旅游故事,将旅游故事应用到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当中。
并结合与主题相关的特色创意建筑物和构筑物、特色文化休闲功能设施和主题文化小品、环境艺术的点缀,以及主题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具有鲜活灵魂的旅游城乡空间。
三、兴奋高潮标识系统:创造旅游体验城乡空间
在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中,一方面,标识系统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游客对当地旅游对象的形象、空间位置以及整体环境获得了解;另一方面,标识系统本身也是旅游吸引物,要作为城乡全域面貌和文化的代表,给游客带来具有独特印记的旅游体验。在这方面,英国伊甸园的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做得比较突出。
具体而言,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是旅游体验设计中“视觉设计”的重要方面。旅游标识,要成为全域旅游体验设计中的一种兴奋点、高潮以及体验线索。总之,要像规划设计兴奋点、高潮旅游吸引物体系那样设计全域旅游标识系统。
四、二次营销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惠民城乡空间
“二次营销”指对已经来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再次进行的营销。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对游客在旅游交通上的引导,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已经来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旅游消费行为的合理引导,开展全域旅游“二次营销”。
全域旅游“二次营销”标识系统,针对各个具体的旅游消费项目,以游客所在位置附近的旅游消费项目为主,突出品牌旅游消费项目,对游客进行信息传递,在交通站场等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要重点配置面向游客空余时间注意力的旅游“二次营销”标识系统,可以进行广告、媒体资源经营。
五、居旅和谐标识系统:创造旅游融合城乡空间
城乡空间,既是本地居民生活工作之所,也是外来游客旅游休闲之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同时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为本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二是向游客全面呈现本地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居旅和谐空间为目的之一。在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在旅游发展和城乡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如引导居旅分流;同时,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也宜有社区参与程序,要让本地居民接受、喜欢这些旅游标识。
六、无限创意标识系统:创造旅游超越城乡空间
将无限创意注入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之中,要通过巧妙构思、不懈创新,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从时间、空间等各种角度深入研究,设计出想象力丰富、充满情感、真正打动人心的旅游标识,并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区域特点,使旅游标识与区域特征生出水乳交融的共鸣,在人们心中留下地标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