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幅员辽阔,资源充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全州地表水年径流量占全疆的41%,水能蕴藏量占全疆的37%。有天然草场3亿多亩,可耕地3000万亩,已开垦1350万亩。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域水土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目前已发现的矿种多达九类86种,其中28种具有工业储量,煤、金、铜、铁等的储量在新疆占有重要份额,现有新疆最大的金矿--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具备建成我国西北重要矿产基地的条件。生物资源十分珍贵。森林面积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亿立方米,占全疆的74%;保存着60多种珍稀动物,700多种植物,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独特。地理、水体、生物景观和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有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是中国西部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全州有规模的景区(点)27个,达到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点)9处。地缘优势突出。全州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沿边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巴克图口岸所依托的伊宁市和塔城市是沿边开放城市,并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奎屯市设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我国铁路最西部的货运编组站。霍城县设有省级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 哈萨克驯鹰手2005年,伊犁州围绕建设“工业富州、牧业大州、旅游名州、外贸强州”的目标,紧紧抓住“大水利、大交通、大口岸、大能源、大石化”建设机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完成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一产114亿元,增长5.5%;二产130.8亿元,增长24.2%;三产129.7亿元,增长1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07亿元,增长25.6%。州直生产总值完成165.1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一产43.45亿元,增长6%,二产61.43亿元,增长23.3%,三产60.28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增长26.19%。州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64亿元,同比增长37.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9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旅游资源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西部,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 伊犁历史上是古丝路北道要冲,今天是向西开放的门户,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它以占新疆3.4%的土地,养育了全疆近12%的人口、在新疆乃至整个西北的地位十分重要。伊犁沃野千里,草原辽阔,森林茂密,全部面积的87%是农牧林宜用地,草地、森林的植被覆盖幸达67.7%。伊犁是边塞旅游胜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溪谷,碧蓝的湖泊,每年吸引着数万中外客人。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开发、探险、登山、滑雪、狩猎、考古和科学考察以及领略民族风情等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民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8。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库布孜”,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5。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15。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哈萨克族传统婚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20。入选的婚俗项目属于联合共同申报,包括婚俗(朝鲜族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