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有5种习俗:畲族,客家,疍家(此三者为明朝以前的习俗) 莆田习俗(明朝大移民,朱元璋时叫洪武移民,朱棣时永乐迁民) 闽南习俗(讲潮州话,明朝大移民带来的福建闽南习俗) 以下只讲潮汕人中的潮州人带来的福建闽南习俗 ■械斗习俗——潮州地区闽南人的风俗之一,清 张岳崧也说: “闽之漳泉, 粤之潮嘉(广东潮州等闽南语地区),其俗尚气好斗, 往往睚眦小忿, 恃其族众, 聚党至千百人, 执铤刃火器, 订期而斗, 死伤相属,或寻报复, 世为仇雠”。诸如此类的记载与说法在沿海地区的方志中屡见不鲜, 且时间跨度一直蔓延到民国。由此可见, 械斗在沿海非常普遍, 在时人看来, 这种血腥的争斗似乎早已相沿成习。 清末出现【职业斗徒】,厦门郊区蔡村老爷庙老爷神【械斗神信仰】 ,妇女参加械斗。蓝鼎元在《潮州风俗考》云:“负气喜争,好勇尚斗,睚眦小嫌,即率所亲而哄,至于兵刀相格,如临大敌。强者凌弱,众者暴寡,而歃血拜盟之风,村村效仿。多以豪爽误致杀人,或因藉命抄掠,自杀图赖,视为奇货;投环饮鸩,刎颈沉河,曾不少顾惜焉。世家大族,轻蔑孤姓,呵叱之若童仆之不如 闽俗好斗, 漳泉为甚。清代赵翼: 漳泉风俗好名尚气”、“民多聚 族而居, 两姓或以事相争, 往往纠众械斗, 必毙数命, 当其斗时, 虽为翁婿、甥舅不相顾也。” 雍正: “朕闻闽省漳、泉地方, 民俗强悍, 好勇斗狠, 而族大丁繁之家, 往往恃其人力众盛, 欺压单寒, 偶因雀角小故, 动辄乡党械斗, 酿成大案。及官司捕治, 又复逃匿抗拒, 目无国宪。两郡之劣习相同, 而所属之平和、南胜一带尤为著名, 此中外所共知者。独有风俗强悍一节, 为天下所共知, 亦天下所共鄙。小者邻族邻村相斗, 大者联乡甚至跨县械斗。有的同族联合, 有的较弱族姓则干脆团结起来与某些势力强大的家族械斗。民不聊生。都蔡冤”械斗还不算时间最长, 仙游乌白旗械斗”和泉州“东西佛械斗 远至新加坡闽潮械斗 乾嘉亦怪罪闽南人把械斗习俗带到广东潮州等地,带来庄寨械斗,会乡械斗,广东闽潮械斗,搞乱广东。明清福建闽南人大规模移居广东,闽东人喜闻乐见,恶邻走了 ■妇女参加械斗习俗——闽南地区妇女参与械斗■职业斗徒~习俗——清末因械斗而生■械斗神信仰——厦门郊区蔡村老爷庙老爷神,■土楼庄寨——古代,闽南人来潮州后有庄寨械斗。土楼起源于漳州,起源与闽南械斗有关,客家人亦仿效建筑学习,称 围龙屋 ■潮州菜——属于闽菜系,潮州菜就是闽南菜吸收大量粤菜,东南亚菜的煮法和食材形成的, ■功夫茶——福建闽南传至广东潮州。潮州习俗之一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携带——旧时,人们上圩市多带市篮、箩筐;走亲戚带装礼品的花篮、藤篮,如远行携带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钱人用藤荚、皮箱。解放后,人们时尚用军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后,各式各样手袋、背包、皮箱,随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坐船为多。计算路途远近,以10华里为一铺,通常走一小时。轿是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镇多有专供雇用的轿铺,官贵者坐四人大轿,一般有钱人坐二人抬竹轿,新娘出嫁坐花轿。轿在解放后已弃用。本地极少有牛车,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曾有马车,后也为汽车代替。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