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
先帝在临死前,接班人却不能独立理政。
说的再俗一点:
爹死了,妈却沒死。甚至爹死了,奶奶还沒死。
帝王也是人,百善孝为先!
中国的封建历史,归纳起来就是一部皇帝权力的奋斗史,身为九五之尊君权神授,却总有刁民想害朕,所以皇帝们开始了他们的斗争。明代,皇帝联合太监和内阁斗,宋代,皇帝和文官集团斗,唐代,皇帝又和藩镇割据者斗了很久。王朝的历程就是这些皇帝们的斗争结果所决定的,双方是此消彼长,各领风骚。
汉朝地图
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的皇帝也在斗争,不过他们斗争的对象却和上述的几个王朝都不一样,他们几百年的历史中,皇帝一直不停的和他们的娘家人斗争,这就是汉朝。西汉的时候,几乎每一任皇帝都和外戚扯上关系,到了东汉的时候又加上了宦官,成了三角恋,为什么汉朝的外戚问题那么严重呢?
一.汉高祖刘邦:都怪我没开好头汉朝的外戚问题要探寻还得从根上找,早在汉朝的创建者刘邦时期就已经存在。刚开始刘邦是没办法,造反嘛,除了沛县的老乡以外能用的就是我的小舅子们了,吕后的三个兄弟都成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并且在建国后都封了侯。
刘邦做了皇帝也想解决问题,可搞定异姓诸侯王已经让他精疲力尽了,回到家还得处理小老婆戚夫人和大老婆吕后的问题,根本没时间解决。
刘邦没处理好吕后的问题
祖宗没开好头,后面汉朝的皇帝们都以刘邦为榜样(田千秋为刘彻赦免太子刘据的理由就是刘邦托梦给了自己),外戚就成为汉朝皇帝最大的依靠和斗争对象。
二.意外做皇帝,外戚很重要代表人物:汉文帝刘恒,汉宣帝刘询,汉哀帝刘欣
古代宗法制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皇帝要是没儿子,这就麻烦了,只能大臣们去选了,大臣们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选出来的皇帝自然比较弱势,毕竟这样的皇帝好控制。
平民出身的汉宣帝最大的依靠就是外戚
在西汉的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三回这种情况(严格意义上是四回,昌邑王刘贺没坐满一个月皇帝,严格说不算皇帝),大臣们从其他诸侯王里挑。这些皇帝上台之后,朝廷里面没权没势,能靠谁呢?娘家人最好用,文帝一上台就提拔自己的舅舅薄昭,宣帝也提拔自己的岳父许广汉,相比于大臣,外戚和自己还是有血缘关系的,用着放心。
三.权术,新外戚干掉老外戚代表人物: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代历史上做皇帝时间最久的,整整做了五十四年皇帝,刘彻又是个好色而多情的渣男,对待自己的爱人,经常是喜新厌旧,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先后走进刘彻的世界,随着宠妃的更换,刘彻身边的外戚也在不断的更换,就造成了外戚之间的内斗——新外戚干掉老外戚。
武帝一朝,先是窦太后领导的外戚家族,随着窦太后去世,窦婴被汉武帝一封无头诏书杀了。接下来是卫子夫领导下的卫霍外戚,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卫青去世,霍去病英年早逝而没落,最终在巫蛊之祸中遭逢大难。随后登场的是李夫人为代表的李姓外戚,不过外戚李广利却是草包一个,实在不堪大用。
武帝时期外戚代表人物——卫青和霍去病
武帝用外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朝臣的限制,武帝时期人才辈出,但武帝对人才也并非完全信任,他需要用功勋外戚来压制朝臣,自己始终掌控着这个权臣与外戚之间的天平。
四.皇帝太小,没办法代表人物:汉昭帝刘弗陵,汉成帝刘骜为了王朝的延续,当自己的继承人太小的时候,外戚往往成为上一任皇帝最值得信赖的人物。外戚里的戚代表至少这些人和皇帝有一定的血缘纽带。
武帝去世时,昭帝刘弗陵只有七岁,为了王朝的未来,武帝赐给了外戚霍光一副周公背成王的图,并明确告诉霍光,让他来做周公(辅政)。成帝即位时也不过十多岁,皇后王政君的家人成为成帝一朝最显赫的家族,只是这两个外戚家族的结局,一个是宣帝即位把霍氏家族干掉,另一个却是外戚王莽干掉了汉朝的皇帝,自己做了皇帝。
霍光权力大到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正是汉朝这无休止的外戚专政,才让后世的王朝往往都立下一个规律——外戚不得干政!权力这条路,永远是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