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质量之优是正确的价值观,因为这样才会有人认真做事,而认真做事又和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截然相反,而红楼梦和美食家饮食文化的共性是精致,不但要做到色香味齐全,还要有新意能回味,让人从美食和故事中懂得作者的追求和价值观。
《红楼梦》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红楼饮食文化主要有五大特点:
第一:饮食品种具有丰富性。
《红楼梦》中的食品一共186种,其名目繁多,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阶层奢侈生活的风貌。例如:酸笋鸡皮汤、莲叶羹、野鸡崽子汤、糟鹅掌、火腿炖肚子、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烤鹿肉等等。
第二:饮食器皿精美绝伦。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器皿和饮食本身,其两者兼有才能构成“美食”的全部内涵。著名诗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从中散发出我国美食文化的表达形式——“美酒”一定要“夜光杯”来盛放。“器”与“食”的完美结合才能增强人的饮食欲望,从中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红楼饮食文化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其食具、茶具、酒具、桌具都是非常华美的。例如:金盘、金碗、银碟、玛瑙碗、翡翠杯、琥珀杯、绿玉斗、乌木三镶银箸、四楞象牙金筷、玻璃盏等等。
第三:饮食活动丰富多彩。
《红楼梦》中的饮食多是围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的。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喝、玩、乐四者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人的志趣不同,“玩乐”的形式各异而以。像大观园、宁、荣二府的主子们也不例外。据统计在《红楼梦》中以活动展开的宴会多达三十余次。例如: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螃蟹宴等等。
第四:红楼饮食重于养身。
《红楼梦》中的饮食除了“品尝、玩乐”以外,更注重养身。其食品的营养价值,以益寿养身为主要目的。例如第四十九回,贾母在冬季吃的炖鹿肉。鹿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历来受到医学界和美食家的重视。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肉,主补中,益气力。”又说:“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赢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阴历的二月至八月间不应吃鹿肉,它能使人发冷病。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就是遵循这一食规。
第五:红楼饮食重“南味”兼“北味”。
所谓“南味”,主要是指江浙风味,江南风味,其中包括苏、宁风味,也包括江岸的淮扬风味。第六十二回有“酒酿清蒸鸭子”这是乾隆年间扬州名菜。酒酿,原名酒娘,《扬州画舫录》云“烧酒以米为之,曰米烧。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以泉水烧酒和之,则成蜜烧酒。”袁枚《随园食单》多以酒娘儿作调味佐料。第八回有“糟鸭掌”这是姑苏名菜,第六十二回“胭脂鹅脯”是苏州名菜。《红楼梦》中以“南味”为主,但是也兼有“北味”如第三十七回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栗糕”就是北味。这样的食品北方最常见,先将栗子炒熟捣烂,磨成细粉,同山药糕、白糖和匀,再蒸制即可食用。《红楼梦》中的食物兼有南北风味,是因为曹雪芹生于南方,长于北方的原因,也是当时社会南北互溶的必然结果。
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清朝贵族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多次写到粥,其中粥的品种,明写的就有7种之多。其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味主料粥,如碧粳粥、红稻米粥、江米粥;一类是加配料的粥,如腊八粥、枣儿熬的粳米粥、鸭子肉粥、燕窝粥。钟鸣鼎食之家,吃粥不是为了省米,而是为了“食补。”
第十四回,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病亡,悲痛欲绝的贾珍决心要为儿媳操办一场隆重体面的葬礼,然而妻子尤氏这时却偏偏卧病在床,于是贾珍想到要请精明强干的王熙凤过来帮忙料理。曹雪芹没有忘记对王熙凤的饮食做出交代,他写道,王熙凤在去宁国府之前:“收拾完备,更衣净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
为什么这道粥里一定要用粳米呢?原来粳米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的“平补”功效。在中医看来,食物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性质,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不同性质的食物,像糯米、小米是温性的,体质偏热的人就不适合多吃,而像薏米是凉性的,体质偏寒的人不能多吃,唯独粳米是平性的,既不热也不凉,适宜的人群更广,能养胃。
同书第45回写黛玉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今秋咳得比往常又重。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贾府里的老祖宗贾母,是一位很懂得养生的老人。她绝少吃饭,所以每次酒筵上都为她备下各种高档粥品。
《红楼梦》第54回,元宵节夜宴,贾母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些清淡的吧!”凤姐忙说:“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
举几个例子,可见粥的好处,而且是老少咸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