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今,端午节的意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转变,更注重的是与家人团聚。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唠唠嗑,聊聊家常与工作,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转眼又是一年端午,我们一家子上有老下有小团聚在一起,饭桌上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吃着碱水粽蘸白糖,喝着雄黄酒,品尝着端午节美食“五黄六白”,感觉一家人一边吃粽子边品尝美食,生活真的很美好。再回味以前端午划龙舟表演、吃粽子的简单日子,也期待着明年大家再能团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家人在一起最幸福。
望在外不能回家的儿女们在端午节这天记得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有时间记得常回家看看,这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节日安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两天就是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陪伴是永恒的主题,是维系血浓于水的亲情的纽带。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定居的比例明显提高。许多农村都建设了新农村,美丽乡村比比皆是。但许多年轻人都进城去工作学习经商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空巢老人多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也让年轻一代操心不己。他们常年在外,节日里几盘小菜,几杯美酒,父母的唠叨就成了他们的乡愁。也是他们对自己家乡对家庭的情感归宿。
父母对于在外打拼的子女的思念是多么的执着。平时和孩子们无法相聚也就罢了,在全家团圆的时刻,没有儿女在身边,再隆重的节日也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平时难得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也许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一次老家,叫老人怎能不翘首期盼呢!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有一天我们也终将会老去,到那时你我才能体会现在父母的心情。盼望着你回家,又担心你工作忙,走不开。天若有情天亦老,趁着这个假期,回家看看吧!
亲情弥足珍贵,要好好珍惜。因为人生从来都是进行时,无法从头再来,所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力求无愧于心,最后,用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与大家共勉: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马上要过中国的端午节了。请问大家自己是否知道家乡过端午,有什么不同习俗?
可能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吧,我们这端午节一般有两个习俗。
一个是端午节那天,起来早早的,在田地边
用镰刀割些艾草,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拿回家,放在大门前和窗台上,听老人说,这样可以驱赶蚊虫进入。
还有一个就是传统美食了甑糕,它是用糯米、红枣、红糖在大铁锅蒸制而成。吃起来很美味,这美食一般就在端午节前就准备好了,到端午节那天供亲戚朋友吃。
20
我是河北人,我们河北这里就是包粽子吃粽子。
南北方过端午节有很大不同。
端午习俗很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两大习俗主题。
我是北方人,北方在每年的端午节就是包粽子吃粽子。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多包的枣粽。
五月初三就开始泡江米和红豆,大枣或蜜枣不用泡,初四上午把粽子叶(苇叶)煮煮,枣洗干净,下午开始包,一般包两种有红豆的和没有红豆的,枣根据自己的口味定,选择大枣或蜜枣,包好需要煮4~5个小时,再泡一晚上,初五早晨就可以吃。
南方端午节。
南方粽子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扒龙舟是传统的节日仪式,也是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2、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3、端午浴
端午浴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
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