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猴打棒
青龙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已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寸子秧歌
满族寸子秧歌是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隔河头等乡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在表演形式上可分为秧歌走街和单个节目打场,并伴随小出子节目《捕蝴蝶》、《摸花轿》等。
历史上大清帝国灭亡后,满族人的生存状态如何?
我读大学时,上铺的那位兄弟是满人,据他介绍他属于镶黄旗。我也曾问过他,清朝灭亡后,满人靠什么生活?
据他说,旗人入关后,满人都由朝廷供养,当时旗汉不准通婚,旗人不准经商丶开店、做手艺生意…,旗人大多不种地、放牧,旗人占有的土地也不准出租,旗人也不准跟非旗人过多往来,很多旗人聚居区都有围墙和守卫,大体上不准和外人往来。旗人平素生活就是读书、练字、练武,除此以外,什么都不准干。
自从康熙帝后期,物价高涨,清朝给旗人的那些供养,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了。于是很多有土地的旗人就开始私下种地和饲养牲畜来补贴家用,但是在城里居住的旗人不具备这个条件,于是就靠跟清朝当差的机会去贪银子。
清朝灭亡后,世代当官的满人都有些家底,而且在社会上还有些人脉,能找到很多赚钱的门道。其实民国官僚多数出自清朝,满汉官员之间并没什么矛盾,有很多人还有不错的交情。
相对于满人中的权贵,普通满人处境就差多了。有些有土地的是靠种地、饲养牲口过活。没土地的满人,很多人从小练武,一般不是去当兵,就是去给有钱人看家护院。
由于清朝时期,强令满人男丁必须读书习武,女人必须要从小学习女工。所以清朝灭亡后,满人文化素质相对较好,比较容易找到活路。女人大多去打工,男人很多进入了社会中上层。例如唱戏丶演电影、当记者丶去大公司打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清朝灭亡后,满人结局还不错,其主要原因是清朝强令旗人读书习武,让满人保持了较好的文化素质,而普通满人长期保持了相对朴实的劳动生活,也有利于在清朝灭亡后去维持生计。
我们应该从清朝灭亡,而满人不衰的情况中汲取经验,哪怕家境再好,也必须对子弟严加教育。对子孙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劳动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要高标准丶严要求。娇惯纵容只会害了子孙后代。
一个家族总会有兴衰,这是天道轮回,谁家都逃不过。但是严格教育子弟,保持严谨的家风,可以在家族兴盛时,让兴盛期保得长一些,在家族衰败时,能确保子孙不会灭绝。
清朝是东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国家,在大清二百多年时间里,满人是特殊群体,拥有无尚的特权。生活在京城中的满人不用经商,劳动,每个月政府发给银子,粮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王孙贵族更是提鸡笼,玩鸟,溜狗,斗蛐蛐儿快意人生。辛亥革命后,清朝这艘行驶在惊涛害浪中的破船触礁沉没,满人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也成为梦中的回忆。
国民政府和清室签过《退位优待条件》,除了答应每年给清室数百万两银子外,还明文规定保护旗人财产,维持旗人生活。但是民国初创,百废待兴啊,清朝国库中仅存几两银子,连政府日常花销都成了问题。只能是斗地主啦,清朝王公贵族的财产被没收。很多原先很富的贵族迅速穷下来,比如庆亲王亦匡当过海军大臣,家产过亿,是清朝王公中最有钱的一位,到孙子辈时,靠捡破烂为生。
人这辈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到俭难。满人阔气时花钱如流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节约。溥仪在回忆录中讲过,他小时侯见到太监用小米饭喂狗,便在冬天时的窗花上写:“半斤小米。”遭到母亲严历训斥,认为是穷人家才斤斤计较的。民国以后,满人的一切优侍没了,加上当时物价上涨严重,生活陷入窘境。
民国时期,满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千姿百态的。王公贵族家里多古玩字画工艺品,他们从小把玩竟成鉴定古玩的行家里手,日后很多清皇室子弟成了鉴宝家,艺术家和书法家,成为泰斗级人物,如启功大师。有些下层满人头脑灵活的开始经商当上老板,完成人生转型。
有些靠出卖苦力维持生计,有些不想劳动为生的日子则混得很惨。世子王孙倒毙,郡王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时常成了当时报上的花边新闻。有的王公子弟活不下去了,靠挖崛祖坟变卖古董为生。这些满人遭到社会歧视,纷纷改为汉人姓氏,几代之后竞不知祖宗是谁。
满人的不幸遭遇是清朝统治者政策失误造成的,爱自已的子孙,应为他们千秋万待着想,却要去学朱元璋。大厦已倾,树倒猢狲散,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