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人们对虎的喜爱已久,且关于虎的习俗也很多。虎的威武和勇猛为人们所羡慕,故常被用来象征和比喻诸多的人和事。如“虎将”喻之英勇善战之士;“虎子”喻为少年雄健奋发;“虎士”、“虎夫”喻为英雄好汉。民间百姓称少年儿女为“虎娃”、“虎妞”,喻其结实粗壮。
民间视虎为神兽,借它的威武和庄严来镇祟辟邪和保佑安宁,由此在民间又创作和制造了大量以虎为主体或借喻虎的艺术品和工艺装饰品。在民间常见的是多把虎的形态制作成如给小儿穿的虎头鞋、戴的虎头帽、睡的虎枕头和众多的虎玩具等。这些制品其形象威武逼真,又笨拙可爱,希冀于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健康活泼。固而人们又将虎视为儿童的保护神,多加崇拜和敬仰,为虎立庙者各地都有。
民间借虎辟邪,是在端午节戴艾虎的习俗。艾虎是用艾叶剪成或艾蒿编成的虎形,戴在头上或挂在门上。端午节在小儿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的习俗,其寓意也在于借虎来祛瘟禳毒。
凤翔地区有尚虎的习俗,乡亲们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凤翔地区有尚虎的习俗,这种习俗与远古虎图腾崇拜有关。乡亲们相信老虎可以避邪消灾、护佑人丁,所以不论是结婚嫁女,生娃做满月,还是给长者祝寿都兴送虎,布虎、纸虎、泥虎都可以,其中又以泥虎居多。在凤翔的庄户人家中,窗上剪的有虎,炕上摆的有泥坐虎,门墙上挂的有泥虎,小娃娃们枕的是布虎枕,戴的是虎头帽,穿的是小虎头鞋,让人觉得仿佛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老虎窝”。
虎头挂片
虎年的介绍是怎么样的?
隋唐以后,十二生肖成为了人们无法割舍的一种传统文化。无论是继承了隋唐传统的汉民族,还是自关外而来的蒙满,十二生肖都可见于人们的生活:元代的杂剧《虎头牌》、清代的昆曲《虎囊弹》、圆明园里的十二生肖大水法、寄托了对后代祝福的虎头鞋和虎头帽……直到当下,又一个虎年也即将来临。
按照传统风水理论,虎年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坊间还有一些虎年或属虎者特有的习俗,譬如属虎的幼儿可以参与新人的婚礼而为其“压床”,但属虎的成年人则不适合去凑这种热闹。在一些地方,属虎的青年男女不能成为伴郎或者伴娘,甚至连去迎亲或探望孕妇都不可以……
历史记录表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和虎之间并没发生严重冲突。人和虎发生激烈冲突的记录多起来是在唐朝中晚期即大约公元700年之后,这种情况持续到宋代。但宋之后,山东就难见老虎的记载了。
不过,全国范围内的人虎冲突并未结束,据史料记载,明直到清朝乾嘉时期,虎患甚多。清刘景伯所撰《蜀龟鉴》载,明末川蜀,“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虎患严重的程度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