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初,经过一番紧张、认真的准备,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团队成立了。创作团队都是团里的专家、名导、名演员。其中有作曲家吴祖强,编导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舞美马运洪、梁晔,演员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等。这一支实力强大的创作团队立即开赴海南岛,开始采风、军训和体验生活,搜集音乐、舞蹈、舞美的创作素材,构思整部芭蕾舞剧的创作演出大纲。
其间,他们在海南岛的大山深处、原始森林、黎族村寨,苦苦追寻革命队伍里的崇高理想、战斗生活和严酷环境。他们住娘子军们曾经住过的竹寮屋,吃娘子军战士吃过的椰子饭,在实地采访了当年琼崖地区革命队伍里的女红军,有红色娘子军连长冯增敏、指导员王时香、红二连指导员庞学连、三排长黄墩英,以及卢业香、琼花等老战士。听她们讲述红色娘子军初创时期的情况、活捉恶霸地主老财的故事、火烧碉堡“蒸猪”的奇闻,也听她们讲述革命进入低潮进山打游击、缺医、缺粮艰苦卓绝斗争的情况……
把实地采访和采风得来的红色娘子军的战斗生活变成芭蕾舞,剧本的确定、情节的设计、演员的选择、舞台美术、灯光、音乐,甚至舞蹈动作,都是经编剧、导演、专家、演员们反复讨论、参照、模仿、历史再现出来的,最后由周总理和中宣部、文化部的领导们一遍遍审查、修改,才定型登台演出。因为《红色娘子军》是中国第一部用西方芭蕾艺术形式反映红色的东方革命,周总理不仅自己一次一次地参加这部戏的审查修改,而且还和罗瑞卿大将、许世友上将等一批著名战将参加对该戏的审查修改。许世友不仅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还用自己的军事动作告诉舞蹈演员们如何投弹、格斗、举枪射击。罗瑞卿不仅一次次地参加审查提意见,还经常用各种方法调动演员们排练的积极性。一次审查演出过后,他对扮演连指导员的演员说,我们那个时候的女红军战士就跟你们在台上表演的时候一样,青春有战斗力。
1964年9月下旬,经过千锤百炼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终于正式演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西方芭蕾的形式演出的中国的芭蕾舞终于登台了,这不仅在当时的北京,在整个世界演艺界都是一件大事。演出之后,在国内的反响极大,反映极好。
同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毛泽东给这部戏以很高的评价:“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
芭蕾舞红皮娘子军编剧?
红色娘子军,是由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芭蕾舞剧,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注下诞生的。编剧是梁信。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是有谢晋导演执导、梁信编剧的舞剧。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红色娘子军》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借鉴西方芭蕾形式而创作的现代芭蕾舞剧,该舞剧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情感,成为中国的芭蕾,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舞剧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无论从它的选材上,还是在舞蹈动作上都有新的突破。
一、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背景以及剧情介绍
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艺术要“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在总理的关怀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进行首次改革的尝试。之后,舞剧首演于人民大会堂,是由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担当编导、由中央歌剧舞蹈芭蕾舞剧团演出,作曲是吴祖强、杜鸣心等。而故事则是反应了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椰林寨,丫头吴清华不堪地主南霸天的折磨,逃出地主家,但却没有成功,被再次抓回,之后,由红军干部洪常清救起,并在指引下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一次行动中,由于报仇心切、打乱了原先的计划,使南霸天逃脱,在党的谆谆教导下,她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最后和部队一起奋勇杀敌,击毙了地主,使椰林寨得以解放。
二、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鉴赏
《红色娘子军》的舞蹈风格是任何一部芭蕾舞剧都不具备的,除了西方芭蕾的舞蹈语言外,还融合了中国的戏曲和民间舞蹈元素,其中的舞蹈动作更会让人刻骨铭心。首先,我们知道芭蕾舞即欧洲古典舞蹈,这是在欧洲各地民族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古典芭蕾舞动作的基础是建立在“开绷直立”的美学的基础之上的。开,是指“肩”、“胸”、“膝”、“踝”部位的打开。绷,是指脚部、膝关节及踝关节绷直。直,是指舞者腿部、双腿膝盖以及后背的垂直。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把身体中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腿的重心上。知道了这些以后,我们再看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芭蕾剧,演员们的动作“开绷直立”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我们从舞蹈形态上不难发现,全剧自始至终都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的语汇与技法。
在舞剧第三场:“里应外合,夜袭匪巢”“黎族舞”中,民族民间舞出现了三个女演员手拉手左右摆手、推手的动作,身体平衡稳直,两脚踩步或小跃步前进或后退,两膝时弯时立,双向左右腰侧前后摆动。这就是黎族舞的特性,是民族的。
在清华与老囚搏斗的舞蹈中,这段是典型的芭蕾舞中的双人舞,除了我们可以看见芭蕾舞双人托举动作外,清华的动作更是让我们感到亲近,在她的舞蹈动作中有中国古典舞出现,实现了中国舞蹈的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也表达了中国舞蹈队员的追求,表现出的.圆、曲、拧、倾的审美特质。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戏曲中的卧鱼、山膀、大射雁、点地翻身、串翻身、小y子、乌龙绞柱等等,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感到既有西方芭蕾足尖舞的贵气,又有中国民族舞的朴实。
此外,人们还能从《红色娘子军》的舞蹈中看到射击、投手榴弹等军事动作以及海南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这些中西合璧的舞蹈词汇是“娘子军”们独特的艺术形象,是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
三、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音乐的鉴赏
《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时代的局限。动人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使得即使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可以欣赏它的美妙。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也很好听,其作曲之一吴祖强将之总结为“三个主题一首歌”。“三个主题”是指“琼花”、“洪常青”和“南霸天”这三个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一首歌”则是指来自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其中合唱歌曲《万泉河水》尤其成功。
该曲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具有浓郁的海南黎族音乐特色,同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娘子军们的动人事迹,并体现出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因此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中,《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已经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今天听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由于历史原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一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政治上有时代“污点”的“当代经典”。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采取宽容的胸怀,对其艺术价值、历史地位予以客观评价。对其存在的局限,也应深入剖心,使之不再对现实音乐、舞蹈的创作构成负面影响。《红色娘子军》创作的艺术基础是西方芭蕾舞剧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舞的融会贯通、西方舞剧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表现手法的融会贯通。该剧的音乐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舞蹈本体层面上看,该剧在芭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成熟的一步。它以其独特的中国式理念和表达方式无可替代地跻身芭蕾名剧之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舞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是无可非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