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人文

华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k8凯发

2021年12月27日 08:24:2514

二战以后 ,华侨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后裔的群体 ,也在近 50 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不但传统的华侨社会由落叶归根转型为落地生根 ,归化为当地多元社会的组成部分 ,而且华人新移民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在东南亚 ,除了新加坡以外 ,华人都属于少数族群 ,因此 ,在这一归化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体现了或多或少的趋同于当地主体族群的趋势。体现华人归化于当地的趋势 ,首先是华人认同的转变。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以后 ,以当地主体族群主导的东南亚各国政府先后程度不同地推行同化华人的政策 。1.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华族作为当地族群之一 ,构成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马来西亚华族规模较大 ,约 560 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 27 % ,且大多集中居住于城镇 ,在私营经济上有优势地位。马来西亚华人向来族群认同意识强烈 ,战后以来 ,一直为维护华人文化和华文教育权利不懈奋争。虽然马来人主导的政府长期实行马来人优先的政策 ,占尽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但尚未实行暴力排华政策 ,华人族群的经济实力仍在成长 ,并在政府中有一些职位。近年来 ,马来西亚华人由于与中国大陆及港澳的经济互动密切 ,其经济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其华人意识也得到加强。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热衷于华文教育和华语的使用 ,成效斐然 ,其华文水平在东南亚首屈一指 ,迄今仍保存较完整的华人传统习俗。如无特别变故 ,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意识将长期稳固 ,并可能因国际华人互动关系的发展而增强。新加坡一直是华人主导政局 ,对新加坡华人而言 ,其目标是 ,在保持华人族群认同的同时 ,锻造新加坡的国家民族意识 ,无需再追求华人族群认同的强化。2. 印尼和菲律宾 :华人族群意识重新增强印尼华人约 740 万 ,菲律宾华人约 106 万 ,分别只占该国人口的 3. 5 %和 1. 3 % ,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两个国家华人的主体都以混血华人为主 ,但第一代华人在经济上取得较大的成功。在政治上 ,有华人血统的人均是以当地土著的族群身份参与政治 ,如前印尼总统瓦西德(abudurahman wahid) 和前菲律宾总统科拉松(coraxon c. aquino) 。战后的印尼政府长期强力压制华文和华人意识 ,使印尼华人多年来不敢表白其华人认同。即使是第一代华人并与印尼当局关系甚笃的著名华商林绍良 ,在公开场合也表白自己是“属于印尼人的多于属于华人的”。[5 ] (p123)印尼华人历尽排华劫难 ,近两年迎来 50 年来最宽松的发展前景 ,一年间新成立的华人社团组织多达 200 多个 ,表现出强烈的华人族群认同意识。菲律宾华人长期埋头商务 ,少以华人身份参与政治事务 ,① 但菲华的族群认同意识在最近 30 年则有较大的发展 ,其华人宗亲同乡社团组织在近 30 年飞速增加 ,可能与菲华的经济实力增长和华人之间联系增强的需要相关。仅就菲华晋江籍同乡组织而言 ,成立于 1910 - 1985 年间的晋江同乡会有 130 个 ,其中有 60 个成立于 1960 年以后。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 42 个菲华文化社团中 ,有 26 个是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成立的。[12 ] (p2 - 60) 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后华人地位的凸现和政府对华人经济实力的重视 ,也由于中国和国际华人资本对印尼和菲律宾的重要性 ,这两国华人的族群意识有望进一步增强 ,对华人文化(或中华文化) 的兴趣也在增长中。但这两国华人是否作为其族群参与当地国政治则尚有待未来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变化。3. 泰国 :华人族群认同意识逐渐削减 ,但进程放慢泰国华人数量庞大 ,近 645 万人 ,仅次于印尼 ,是世界第二庞大的华人群体 ,约占泰国人口的 8. 6 %。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 ,无论在血统上或文化上 ,泰国华人融入泰人社会的程度向来较高 ,以至于研究泰国华人的著名学者史金纳 (skinnar) 根据泰国华人的同化状况提出华人的同化模式 ,认为华人同化于当地社会和民族 ,不仅是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甚至预言 ,第三、四代华人将不复存在 ,会被同化于泰国的社会文化中。[ 9 ](p69 - 70)然而 ,即使是在泰国 ,华人同化的现象也远比史金纳断言的要慢得多。这是因为 20世纪 70 年代以来泰国经济飞速发展 ,华人经济实力急遽膨胀 ,他们不再急于以通过联姻等融入泰人社会的方式谋生 ,华人之间互相通婚和进行经济合作 ,结果出现一个保留相当多中华文化成分的群体。[13 ] (p164)尽管中国移民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不再进入泰国 ,但泰国华人社团反而大增 ,从 1960 年的 151 个增加到 1992 年的 889 个。[14 ] (p242)华人社团数量增加反映了华人之间联系的增强 ,有助于华人意识的保持。泰国华人社团也活跃于泰国的慈善领域 ,其背景是泰华经济实力的成长。大多数华人认同泰族的价值观 ,讲泰语 ,接受和参与泰族人的各种社会习俗 ,但很多华人仍保持通过祖先崇拜、庆祝华人独有节日、讲方言、参与华人社团的活动 ,表现出作为华人的次族群认同(second ethnic identity) 。②这种华人意识有助于华人之间的交往、援助和凝聚力 ,因此 ,华人认为维护这种族群认同是必要的。[15 ] (p22 - 23)4. 缅甸和越南 :缺乏经济基础的华人尚待重构华人族群认同意识缅甸华人约 300 万 ,③ 越南华人约 100 万。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两国华人的经济实力都相当雄厚。20 世纪 60 年代 ,缅甸政府推行企业国有化 ,华人企业遭灭顶之灾 ,大批华人离开缅甸谋生。越南政府则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将大部分华人驱赶出国 ,全部没收华人企业。这两国的华人经济基础被连根拔起 ,与维持华人族群意识相关的活动更无从谈起。20 世纪 80年代以后 ,两国政府先后调整了对待华人的政策 ,鼓励和招徕华人参与该国经济的发展。此外 ,两国与中国的边境贸易逐渐活跃 ,很多中国人也因此进入这两个国家 ,与当地华人合作从事商贸活动。然而 ,这两个国家的华人流动性大 ,还未建立稳定的经济基础 ,除了创办几所华文补习学校外 ,尚无力进行推动华人族群意识建构的大举措 ,如组织有较大影响力的华人社团、创办华文媒体和举行华社大型活动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