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古老又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古代又有「元辰」、「元朔」、「元日」、「正朝」、「正旦」等不同称呼,通称为「元旦」,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天早晨。
「年」的最初概念,是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节日。据文献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欢度丰收、喜迎岁首的习俗。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体大如牛,独角长尾,长着血盆大口,行走如飞,经常出来伤害人畜。天神把「年」锁进深山,只允许它一年出山一次。有一次大年三十,「年」又出山为害。它来到一个村庄,被一家门口晒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则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响声、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此后,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放鞭炮来代替甩牧鞭,用贴红联来代替大红衣服,用挂红灯、点旺火来代替火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大年初一,亲友亘相探望,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就是拜年的由来。
在古代,过年的时间并不一致。直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把阳历(又称「公历」)一月一日称为「新年」,一九四九年进而把「新年」改称为「元旦」。
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春节
等史籍。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端午节的纪念意义有多种解释,最常见的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或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等等。
习俗:
1,卦艾叶菖蒲:将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2,赛龙舟: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3,吃粽子:楚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4,饮雄黄酒:这个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5,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春节的来历(内容)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