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习俗

宋朝人怎么过端午节?-k8凯发

2022年07月10日 15:25:3430

宋朝人怎么过端午节,看看宋代的文献实录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

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角黍,天下惟有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每妓须戴三两朵,只戴得一日,朝夕如是。天寒,即上宅院亦买戴。盆种者,官员馈送诸府第。娇马遇重午,都戴合色头须。荷花开,纳凉人多在湖船内,泊于柳阴下饮酒,或在荷花茂盛处园馆之侧。朝乡会亦在湖中,或借园内。

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端午节》

仲夏一日,禁中赐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盝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桔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扑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色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五月》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发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閤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端午》

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又因古人在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因此又称浴兰节,此外还有龙舟节,五月节等等称谓。端午节最早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的祭祀之日,并且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后来楚国的使人屈原在这一天跳河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把这天作为纪念屈原日,总之端午节是随着人们的习俗历经演变而来的节日。

具体宋朝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由于宋朝距今已经时间久远,今人不可能知道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中去一窥宋朝人过端午节的情景。

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得出陆游做这首诗的时间是公元1195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习俗上的端午节。当时的陆游已经71岁了,在浙江绍兴隐居。这首诗很好的反映了当时南宋绍兴一带端午节这天人们是怎么过的。毕竟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并不是一样的,因此,通过陆游的诗也仅仅是了解宋朝时端午节的一部分习俗,并不能完整的了解宋朝时期端午节的具体情况。

通过陆游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在宋朝时人们过端午节主要有哪些活动,也可以和今天的对比,看看有哪些演变。

宋朝时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对于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这个习俗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据说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今天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到了今天,我们过端午节吃的粽子大都是到市场上买的,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已经很少了。

通过陆游的诗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宋朝的时候粽子是两个角的。而今天的粽子普遍是三个角或者是长圆型的。对于包粽子为什么要带角呢?这里面是有寓意的,粽子在端午习俗中有祭祀祈福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古代是以角为尊,那么,为了纪念屈原,表示对屈原的敬重,粽子带角也就可以理解了。

宋朝端午节时要戴帽子,插艾草艾草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是一种带有浓烈香气的草药。就是在今天人们也经常用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插在门上或者悬挂在屋中,以“避邪却鬼”,驱除蚊虫,这是今天人们在端午节的习俗。在宋朝的时候,人们是把艾草或者菖蒲插在帽子上。

宋朝人之所以把艾草或菖蒲插在帽子上,一是避邪却鬼的迷信,另外就是艾草菖蒲有香气,能取出蚊虫,三就是人们认为艾叶的气味能够通九窍,去疾病,因此插于帽子上。至于戴的危冠,就是出于纪念屈原的目的了。据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的时候所呆的帽子。

宋朝端午节时要储存药物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认为这一天于风水上不吉利、气候上潮湿闷热、蛇虫等毒物都出来活动了,除了要插艾草菖蒲来驱邪外,还要准备好药物,以祈福全年平安。不仅如此,就是在很多史书上也都记载认为这一天是不吉利的日子。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认为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不能抚养成人,即使长大了也是男害父,女害母,即“不举五月子”。甚至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的程度,就是五月份到任的官员直到被罢免都不会被升迁,东晋大将王镇恶因为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他的祖父给他取名字的时候就叫“镇恶”。宋朝宋徽宗赵佶也由于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人们对端午节这一天的忌讳。

《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古人认为艾草菖蒲有驱除邪气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天插艾草菖蒲,储备药物更是为了身体健康。这就是南宋时期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有些习俗我们今天还在传承着,有些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不管怎么变,端午节都是汉族历史上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会永远流传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